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翻译策略探讨——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展板词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4

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翻译策略探讨——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展板词为例

侯裕英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510900

摘要: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属外宣文本,但与其他外宣文本有不同的特点和外宣翻译策略。本文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展板词为例,通过分析该馆展板词的文本特点:叙事性强、政治性强、渲染性强,结合例子讨论了此类文本的主要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增译、减译。
关键词:历史陈列馆,展板词,翻译策略,外宣翻译

Abstract:

一、引言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兴趣不断上升,中国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红色旅游景点纷纷推出了中英对照的展板词,以满足外国游客想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需求。
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属红色文化外宣文本,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国外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内对展板解说词英译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知网搜索“红色文化翻译”,从2008年至2020年8月6日,共有相关文献165篇,发表数量一直成逐年递增的趋势,大部分文献从不同角度探究红色旅游翻译策略,如《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的特征及汉英翻译理据和翻译策略研究》[1]、《目的论视域下红色旅游文本英译失误及防范策略——以安徽省为例》[2]、《跨文化翻译视角下红色旅游资料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江西井冈山为例》[3]等;在中国知网搜索“博物馆翻译”和“展板解说词英译”,截止至2020年8月6日,共有相关文献70篇,而搜索“革命历史博物馆翻译”却只有0条相关文献,可见革命历史陈列馆作为一种博物馆形式,国内对其展板解说词翻译的探讨是很不充分的。因此,探索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英译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帮助外国友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文化,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国家化。本文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展板词为例,探析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1.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展板词文本特点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是目前国内首座规模最大的关于中国记者组织的历史陈列馆,其展板词具有以下文体特点:

  1. 语言客观平实,叙事性强

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大多介绍的是革命圣地、革命历史时间、革命先烈事迹等,因此解说词一般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逻辑清晰,用词多平铺直叙,且长句多。如:

例1: 1937年11月8号,苏州河两岸炮声隆隆,淞沪战役已接近尾声,敌人即将攻入上海市内。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支持下,晚上7点,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15名青年新闻工作者召开会议,宣告创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会议推举了总干事,候补干事。

  1. 政治/军事元素多,政治性强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具有“政治性质的文化”。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中经常出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特有的文化负载词,如地名、人名、组织机构、部队番号、战争名称、历史事件等,语言具有明显的政治特征。如:

例2:在淞沪战役的炮火中,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为“青记”)在上海南京饭店成立。鉴于上海即将沦陷,“青记”决定加紧在武汉建立自己的组织。同时,在向国民党中宣部申报时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依然简称“青记”)。1938年3月30号,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胜利召开。
(3)诗词/民谣/口号/四字格出现频率高,感染性

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多用修饰性或者渲染性的词汇,采用四字格、排比、诗句、口号等修辞手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知识、革命精神和社会主页建设精神传递给参观者,尤其是源语言参观者,使参观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感召性功能。如:

例3:

“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八十年前创办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用健笔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用青春书写辉煌历史,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留存了一段刻骨铭心、永不锈蚀的鎏金光影。

青记精神:坚定浓烈的爱国主义、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以及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1.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展板词翻译策略探讨

展板词(中文)主要通过叙述历史事件或描述历史人物向国内参观者提供信息知识,并通过渲染性语言激发参观者的爱国热情。然而展板词译文要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接受心理,避免使外国人产生文化植入的误会,应该适当削弱源语的情感功能,重点传达需要向外国友人提供的红色文化信息。

黄友义(2004)提出“外宣三贴近”的翻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4]。在该原则的指导下,进一步结合革命历史陈列馆的文本特点,此类展板词的翻译目标应为:内容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保证译文通俗易懂,简洁清晰,语言风格贴近国外受众。


(一)直译与意译
前文提到革命历史陈列馆展板词具有叙事性强的贴点,这种文本大多用语规范、逻辑清晰明了,主要目的是陈述事情经过,传达红色文化信息。此时可采用直译法,将原文本中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直观地呈现出来,达到与原文相似的语言效果,同时避免信息缺失。有些语句渲染性强,措辞趋向于“雅”,结构繁杂,甚至出现大量口号或者诗句,重在通过文采传递革命精神,产生情感共鸣。然而英语趋向于“白”,重在表现客观事实。因此在翻译此类文本时,译者应进行意译,提取中心意思,以保证译文简洁。
例4在淞沪战役的炮火中,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为“青记”)在上海南京饭店成立。鉴于上海即将沦陷,“青记”决定加紧在武汉建立自己的组织。同时,在向国民党中宣部申报时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依然简称“青记”)。1938年3月30号,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胜利召开。
译文: During Songhu Resistant Battle, Chinese Young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called Qing Ji for short) was founded at Nanjing Hotel in Shanghai. Since Shanghai is about to be occupied by the enemy, Qing Ji decided to haste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ir own organization in Wuhan. Meanwhile, the name of Chinese Young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was changed to Chinese Young Journalists Society, but it was still called Qing Ji for short. On March 30, 1983,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a Young Journalists Society was successfully held.
例5:“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八十年前创办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用健笔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用青春书写辉煌历史,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留存了一段刻骨铭心、永不锈蚀的鎏金光影。

译文:“Although writers are unarmed, they have millions of soldiers; although writers only have paper and pens, they fight with thousands of enemies.” Chinese Young Journalists Society which was established 80 years ago defended the national dignity and wrote a glorious history by pens, leaving an unforgettable and permanent gilding light and shadow in the modern Chinese journalism history.

从例4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叙述性文本时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但是直译不等于字对字翻译或允许中式英语的出现,因此译者通过改变源于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的惯用语来保持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文化特征,如将主动句(源语)变成译文被动句(译文)。如果不改变句法结构,就很容易出现病句。
李欣(2003)提出,在绝大多数外宣翻译中,凡逐字“照译不误”者,往往以忠实开始,以费解告终[5]。例5对“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一句是全译,译文繁荣复杂,为了保持简洁,此句可意译为:Journalists could fight against thousands of enemies only by pens and paper, just like they had millions of soldiers. 译文对“刻骨铭心”、“永不锈蚀”和“鎏金光影”三个四字格词语的处理是逐字照译,欲向国外受众传达情感信息,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容易引起国外受众的反感,且晦涩难懂。因此,在翻译具有情感渲染效果的文本时,应对渲染效果进行削弱,只表达文本信息,这样更有益于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此句的译文要表达的文本信息是:八十年前创办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用笔捍卫了国家民族尊严,书写了辉煌历史,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是令人难忘的、悠久的。因此,可意译为:Chinese Young Journalists Society,founded 80 years ago, defended the national dignity by pens and wrote an unforgettable, permanent and glorious history in the modern Chinese journalism history. 通重新对信息进行整合,重新调整句子结构,并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极大地提高了国外受众对译文的可接受性,也达到了多外宣传红色文化的目的。

  1. 增译与减译

展板词经常出现重要的历史事件、人名、地名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惯用表达法。由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这些历史文化信息对国外受众来说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为了向国外受众提供正确的信息,在展板词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增译,进一步阐述原文中未直接明说的重要信息;但是如果展板空间有限或者原文部分内容在英文中难以找到对应的信息,必须对主次信息有所取舍,并在保证提供正确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减译。

例6:在淞沪战役的炮火中,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为“青记”)在上海南京饭店成立。

译文:During Songhu Resistant Battle, Chinese Young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called Qing Ji for short) was founded at Nanjing Hotel in Shanghai
例7:在武汉会战后期,“青记”又组建国际新闻社,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坚定抗战的真实声音。
译文:In the later part of Wuhan Battle, Qing Ji set up International News Agency, which broke the news blackout set by Kuomintang (KMT).

例8:1941年4 月 28 日,因为坚持自由、进步的立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取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青记”前后虽然只存在了3年多时间,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谱写了一曲辉煌的新闻之歌,在中国新闻史上矗立了巍巍丰碑。
译文:On April 28, 1941, because of insisting on pursuing the freedom and progress, Chinese Young Journalists Society was banned by KMT. A brave heart serves justice, while a sharp mind produces eloquence. Although Qing Ji lasted only for over 3 years, it wrote a brilliant song of New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set majestic mon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中国革命时期发生过许多战役,在翻译时,建议增加战役发生的年份,如例6与例7的松湖战役和武汉会战,可分别翻译成Songhu Resistant Battle(1937) 和Wuhan Battle(1938),且武汉会战后期不必死译成In the later part of Wuhan Battle,逐字照译反倒累赘,可译成in the late Wuhan Battle(1938)更显平白,符合国外受众的语言习惯。

例7里还有一个带有政治性的词语,即“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如果展板空间允许,可适当增加国民党新闻封锁的背景信息:news blackout: one of KMT’s negative policies to suppr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如果展板空间有限,可直接用 KMT’s negative policy of news blackout,这也不失为一个可取的翻译策略。

例8出现了一个具有渲染性的句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果直译,在译文里显得突兀,而且对外国受众来说晦涩难懂。采用减译的方式,不仅不影响原文的意思,还使得译文更加简洁,贴近外国受众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
四、结语
本文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陈列馆展板词为例,分析革命历史陈列馆解说词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策略。通过这些翻译策略打造优秀的译文,从内容、逻辑、形式上将原文转化为贴合国外受众且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目的语,达到外宣翻译的目的,将中国特色文化介绍给世界。

参考文献:

  1. 高吉利.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的特征及汉英翻译理据和翻译策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 2019(03):88-92

  2. 徐宁.目的论视域下红色旅游文本英译失误及防范策略——以安徽省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12):35-38

  3. 徐蕾.跨文化翻译视角下红色旅游资料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江西井冈山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69-71

  4.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25(6):27-28

  5. 李欣.外宣翻译中的“译前处理”——天津电视台国际部《中国·天津》的个案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1(1):18-22

  6. 林丽娜,王绍祥.从文本功能看革命纪念馆展板解说词翻译——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9(04):52-60

  7. 王彤峻,贾晓庆.名人纪念馆展板解说词翻译策略探讨——以王懿荣纪念馆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31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