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7
/ 2

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黄海嫦

身份证号码: 52242219871211**** 贵州省毕节市 551600

摘要:美术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融合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作实践,通过多种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传统元素;流行元素;初中美术

  1. 引言

传统元素包括我国从古至今延续的风俗、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人的思想、道德、日常行为等均具有深远影响。传统元素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社会发展中不断传承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新时代,教育部门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思路,进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美术教学中结合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准确把握二者的结合点,以此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范围。教师在课堂上同时讲解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并充分认识到美术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养成观察美、创造美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京剧、对联、旗袍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素养,也体现出我国人民对美的独特见解。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展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促进其多元化发展,进而实现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承。

  1. 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1. 组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创作

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是初中美术教学的全新课题,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辩论会,引导学生讨论相关话题。教师可通过录音等方式记录辩论内容,为日后的分析、总结积累素材。如,在讲解《蓝白之美》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解蓝色印花布中包含的传统元素和民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提出问题:“我国历史悠久,经济、科技发展迅速,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如何在社会发展中融合传统文化和流行元素?”学生可就这一主题进入深入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逐步加深,参与美术创作的热情也可得到全面的提高。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为基本理念,独立完成美术创作,并在作品中融入自身对传统与流行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此提高思维能力和创作水平。如学生作品《和谐》,主要内容为泥塑鞋,学生在鞋的两侧分别设计了代表流行元素的耐克标志和代表传统元素的荷花。二者同时出现在鞋的两侧,实现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传统与现代色彩的融合

色彩是美术创作的核心之一。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融合需引导学生将传统与现代的色彩有效融合。传统美术元素可确保美术作品准确地传达信息,降低人们理解美术作品的难度。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能够使美术作品同时具备外在美与内在美,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多样。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准确地利用色彩表达自身的情感。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红色在我国文化中有哪些寓意,学生回答喜庆、幸福、热情等。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红色如何与其他颜色融合,在保证美感的同时,使其基于传统文化形成全新的含义,学生可尝试不同颜色的搭配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的正确方法,美术创作能力也可得到有效提升。

  1. 汉字与传统纹样、传统图形与流行图案融合

美术创作者会将自身的思想、品质融入作品。欣赏者通过观察与分析,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在美术创作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提高作品的整体质量。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现代思想创新美术作品,将传统纹样与汉字融合。如,在制作巧克力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巧克力表面绘制传统纹样,或添加文字,如“和”“禾”等,以此丰富作品的内涵。在创作传统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作者会融入自身情感,表达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很多图像具有特定的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传统图形与流行图案融合,赋予传统图形全新的内涵,增强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性。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除了课堂教学,学生还需要自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深入研究美术作品蕴含的文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融合传统与流行的正确方法。

  1. 系统讲解传统文化,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教学中得到全面推广。美术在初中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部分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融入传统文化,但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面,学生未能深刻领会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难以把握传统元素的精髓,导致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系统地讲解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传统元素中的脸谱、剪纸等艺术形式。如,剪纸属于流传多年的民间传统艺术,人们在重要的节日张贴剪纸,可营造喜庆的氛围,也可寄托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为其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艺术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将流行元素与传统剪纸有效融合,在保留剪纸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色彩、图案,能够使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剪纸创作的过程和作品的视觉效果,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美术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要想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合,教师要采取更加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生活层面上高度提炼传统元素,提高自身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方式,为学生讲解流行元素,指导学生分析其流行的内在原因;也可为学生讲解涂鸦艺术和敦煌壁画,指导学生分析二者的异同,探寻二者有效融合的方式;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积累美术创作素材,进而提高创作能力。

  1. 结语

美术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课题。传统元素代表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流行元素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将二者有机结合,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实现美术教学的有效创新。该文分析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晓姝.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西部皮革,2020(4).

  2. 贾洁.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才智,2020(3).

  3. 陈飞.沙地文化下的初中美术葫芦工艺“3+1”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