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刘运芹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十初级中学 ,山东青岛 266400

摘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让地理课堂所学为生活所用。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引言

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它关系到学生的创新实践、自主发展和个人修养。核心素养是学生的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和情感方面的综合体,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思路和过程,有一定的发展性、开放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所谓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人地之间相互协调的观念,同时也是地理学科教学及地理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人与自然地理环境长时间的接触,就会形成对地理自然环境的基本认知和了解,最终形成指引学生在生活中树立良好人地协调观念的重要基础。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带给人们的重要影响,又能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也时刻影响着自然环境。对人地矛盾观念的进一步认识和分析,能帮助学生为应对人地不协调的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其次是综合性的思维。思维逻辑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学巧地理的关键所在。这种基本思维逻辑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并通过对影响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分析,来客观地对地理环境的特色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些都是学生理性看待生活环境和地理问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对区域充分认识的思考方向和分析方法,进而具备对地理事物分析、解释和预测的关键性能力。最后是地理实践。所谓的地理实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户外的地理考察和调研等活动来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对地理教材知识把握和运用的能力,同时更加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地理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终激发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学会在欣赏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一)立足生活实际,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内容过于书面化的状况,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为地理课本中的内容寻找现实的依据。教师可以将地理规律和真实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将人文地理的知识和社会中的人文现象结合起来,将区域地理的知识和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以此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丰富学生地理知识和加强学生对社会现象感知的双重教学效果。这样才能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的目标,提升初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展现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要关注在日常教学中地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时,以及在学习大洲间、国家间、资源分布情况时可进行地理尺度观念教学。教师在具体描述分布特点时,指导学生从时空角度分别描述;在长江水涝灾害原因分析上引导学生从自然、人为两个角度出发,树立辩证的观点;在板书没计上采用逻辑关系图呈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思维导图来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生动地展示抽象的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教学地图和比例尺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地图三要素,进而有效记忆知识并阅读地图。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地图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地图要素。最后,师生可以共同观察校园,并且利用测量工具计算马路的长度及建筑物的相对位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强对方向和比例尺等概念的理解。在这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步长比例式这一工具,制作一份校园的景观导览图,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达到教学合一的教学目的。

(四)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开展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指导初中生参与到课堂知识的探索中,不能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需要地理教师在核心素养指导下革新陈旧的教学理念与能力培养思维,这样能吸引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课程知识探究与实践运用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对初中生开展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对班级学生开展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让他们认知到人类发展应该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可以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起到的影响,同时也能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更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人地矛盾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策略。

(五)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效果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求知和为人处世,使自身得到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灵活的课堂游戏、有趣的角色扮演、艺术性的音乐鉴赏和绘画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平等和愉快。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完善的个人修养,更直接关乎他们的社会感和家国情怀。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通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并突出地理核心素养,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让地理所学为生活所用。

参考文献

[1]齐纪.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9(35):184-185.

[2]朱训前.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9(12):66.

[3]李旭东.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