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索

岳新孟

四川省旺苍县大德乡中心小学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教学重中之重,因为朗读可以促使学生做到脑到、心到、口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做到身、心、书合理,培养学生注意力,让语言信息对渠道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不断输入、整理、库存好词佳句,深化、活化、强化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的老师认为朗读是阅读初级形式,阅读的速度慢,现在强调的大量阅读,朗读已经不适应阅读的需要了,所以不重视朗读,只注重默读,这是错误的认识,朗读是默读的基础,没有朗读不可能形成良好默读习惯,掌握了阅读的节奏。我在近几年教学中,潜心于小学语文朗读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在教学中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

旨在进一步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一、朗读的界定及其重要作用

什么是朗读呢?不是发出声音阅读就是朗读,朗读就是有感情、有节奏、口齿流利、有声律阅读,准确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式,朗读是阅读基础性阅读,其它任何阅读方式都是建立朗读基础上的,因为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阅读中不添字不漏字,体会文章的情感,掌握眼球移动速度和视线范围。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三句名言中都有“读”字,这个“读”实则就是朗读的意思,为什么呢?古代读书有口舌生疮之说,默读口舌不动口舌怎么生疮呢?古代读私塾,熟读成诵,出口成章,可见朗读自古有之,古代读书常见就是背诵和默写,为什么朗读从古至今视为法宝呢?

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就是要养成专注的阅读习惯,做到眼观其形、口诵其声、心思其意,语言文字多渠道输入学生记忆中,记忆深刻,理解透彻,丰富词汇,熟练各种表达手法,提高了对母语文字感性认识,开启一扇扇语言天窗,古今中外文学家诗人,少年时代无不是经过大量诵读文章,余秋雨少年阅读四大名著,很多章节都能背诵下来,巴金曾这样说过:“我少年时代阅读《古文观止》,我几乎把里面两百篇熟练背诵出来,后来成为文学家,古文观止为我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广泛阅读不仅可以拓展知识的视野,而且可以激发丰富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表达手法,丰富感情,提高对生活观察力、思考力,树立全面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什么语感呢?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朗读学生眼观字形、口诵其音、心思其意,完整的语言信息进入学生的大脑中,长期积淀,学生对语言有一种自动、程序、快速的反映,避免繁琐的语法学生,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轻松愉快,效率高。

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1、充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方式,可以直观、生动、想象呈现教学内容,全方位激活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 驱动学习的原动力,适合学生直观立体化认识问题,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咏柳》一课时,我播放了课件,视频画面十分生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清清河水迎风而歌,河边长长柳条缀满了新芽,春风吹拂,鲜嫩柳芽犹如天公裁剪一样精致,一句句诗鱼贯而出,响起了诗歌朗读,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语音,和谐的旋律,这可谓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学生由衷好美呀,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跃跃欲试。

2、制作录音档案

录音档案就是把学生朗读音频或视频录制下来,发给学生,因为学生喜欢看到自己朗读表演,自己朗读音容笑貌展现在录制音频或视频,随时可以欣赏,感到特别自豪、高兴,犹如音乐爱好者录音棚里一样兴奋,学生为了制作录音前,反复演练,从服装到肢体语言精心设计,不断纠正自己的读音,朗读轻重缓急,表情服务于作者感情,学生看到自己朗读视频,感悟自己成功喜悦,我也能成为朗读之星了,士气高昂。

三、优化方法,创新效果

1、对比朗读,感悟细微之处

将众多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朗读, 感悟他们的细微区别,将不同文章的不同的风格、不同表达手法、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优化组合, 将不同的事物进行观察从不同角度刺激感官,不知不觉的将自己的所感所知在大脑中修复剪裁,形成快捷语感, 比如把豪放派诗人李白和毛泽东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两个都是豪情万丈。气势磅礴。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壮观景色悬挂在天地之间。而毛泽东的“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气吞山河的伟大气魄,再细看尽管都是豪放派,还是有着区别的,表现手法稍有不同,李白夸张的手法,毛泽东除了用夸张手法外,还用了拟物的手法,增强了诗词的动感。

2、导演课本剧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活化、深化、强化课文内容,让课本的在学生的内心再次加工,再次产酿,在课文中角色再现出来,我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编好后,要反复揣摩课本人物思想、语言和内心活动。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身态语言展现人物的思想,学生喜欢在话剧中感悟课文内容,也相当投入,更好把握课本角色的心理、语言神态。我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我分别教学生扮演铁管和陶罐,反复朗读课文,学会铁罐傲慢的语气和不可一世的态度和陶罐谦逊和蔼忍让的态度,学生为了表现铁罐傲慢,坐在椅子上,双手叉腰,双脚放到桌子上,表演的十分到位,获得热烈的掌声,在表演的过程中升华了朗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