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姜珊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进步,德育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是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仍然没能落到实处,特别是各大高级中学中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科教育还是存在重智轻德的情况。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高中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立德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左传》,可见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对于德育非常重视。然而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建立,应试教育让许多老师在教学时都忽视了对于学生德育,成绩成为教学的第一要义。然而随着应试教育弊端逐渐显现,大家开始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由此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但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对于高中数学要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成为让许多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融合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1.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老师重智轻德,德育意识薄弱

应试教育在我国近代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从古就有的科考制度更是让许多的家长和老师都树立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思想。高中数学作为高考中分数比重极大地主科,老师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老师而言成绩的高低才是决定教学成功的标准,就连许多学校对于老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也是以成绩为主。因此许多高中数学老师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更注重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 学生理想信念功利, 以成绩为结果

高考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好的高考成绩意味着学生可以拥有与父母完全不同的人生,也可以改变后代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农村的学生想要考个好大学来到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学生也想要通过高考获得更好的未来。因此问到学生的理想时,十个学生中有八个会回答自己的理想是考个好大学,以后可以过上理想的生活。这样的理想不能否定地说不好,但是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因此学生自身对于德育也是极不重视的,学生自身也更看重自身的学习成绩,毕竟高考是以成绩说话。然而这样却给教师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 知行不一,实践行为与德育教育脱节

在高中数学教学融合德育教育时,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就是说与做的脱节。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都说得天花乱坠,比如车上遇到老奶奶会起身让座,绝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然而真正遇到这些情况时,能做到的学生寥寥无几。出现这样的情况足以说明德育教育在实践中的缺失,学生说与做的脱节,实践行为与德育教育出现脱节,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教学中要引起深思,思考解决办法改变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做到与德育教育的理念。

  1.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1. 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

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首先组要教师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改变自身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德育教育,才能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德育的思想,最简单的如考试时拒绝作弊行为的出现;在平时练习中遇到不会解答的数学题时,不能照搬照抄同学或参考答案,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明白题目的解答方法。数学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如作弊、抄袭这样欺瞒老师的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同时以小见大,学习是抄袭作业,进入社会后抄袭别人的创意,可见这些道德恶习对于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1. 教学中做到潜移默化,转变学生观念

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重,所以老师不可能用上课的时间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做到潜移默化,慢慢转变学生功利性的学习想法,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体系。老师在上课时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利用教学环节穿插德育教育。例如在扩展数学知识点和介绍数学家生平时,向同学们传达献身科学,不求回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导学生明白成绩不是唯一,通往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成绩,更有立身社会所需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同时对于未来也不能简单地定义为赚钱过好生活,而是要让学生思考在日后发展的领域中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做出怎样的贡献,为人类社会带来发展。

  1. 树立学生自信,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高中数学的教学一直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行为规范,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后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说与做的统一,不能只做语言上的巨人。同时高中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未来的评价是非常敏感和重视的,如果老师对学生说这辈子就这样了的话,势必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高中本就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老师这样违背教师准则的话很可能击溃学生的心理防线,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老师在德育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知道成功不止高考一种方法,比起学习更重要的是思想和心理健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和思维性极强的学科,能够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转变以成绩为重的教学观念,明白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发挥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改变功利性的学习思想,明白道德对于自身学习和人生的重要性。并且老师还要让学生知道做的重要性,不能只说不做。德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们一定要充分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晓亮.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研究[J].读写算,2020(06):25.

[2]杨文武.高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研究[J].高考,2020(09):2.

[3]魏伯运.高中数学在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8):140-141.

[4]邹后林.高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11):39.

本文章为黑龙江省重点科研课题《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XHZ135-1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