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究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3

建国 70 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究过程

赵华兵 覃梅芳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到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曲折与艰辛对中国道路探索的结果,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对70年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以期加深对 “中国道路”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未来前景的把握。

关键词:中国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取得进步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模式,我们从建国初期的模仿苏联到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逐步符合实际、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一个探索历程。回顾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建国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恩格斯认为,一个民族“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1]。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我党推进社会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国家的独立为后续的道路探索打下了基础。

(一)新民主主义道路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时期

自1949年10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重建了经济秩序,使得工业农业的比重、重工业的比重等逐步上升,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但是,私人资本的逐步膨胀、农村土改问题的出现等多重问题的出现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披露出来。在党的分析总结下,1953年底,国家及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的总任务。通过计划的手段,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模式。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走向是以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大致符合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给新中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苏联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建设中实际问题的需要,逐渐显现出它固有的弊端。苏共二十大打破了苏联模式完美无缺的神话,中国得走自己得道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发展阶段、商品生产等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它的主题是“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文中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2]《论十大关系》的出现,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以及新的方法,但总的来讲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之前,我国的道路建设都没有跳出苏联模式的影响。

1956年 9月,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判断和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起点。这一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成为了重大战略决策。在继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把只关注解放生产力转而更加关注发展生产力,八大取得的历史性成果非常重要。

二、改革开放40年的道路探索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面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持久影响,面对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时进行拨乱反正,组织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转变了工作重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启了中国道路的全面探索。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正式产生,邓小平在大会上讲,“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3]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明确宣布:“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4]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成为了党和国家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重要文件,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新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路和原则

党的十二大之后,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路和原则,开创了中国道路的崭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得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并由此确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基本路线,明确其目标在于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邓小平及时前往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视察并发表南方谈话,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指明了中国道路的目标和方向。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道路的基本形成,掀起了中国新的改革开放热潮,明确要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三)中国道路新篇章

在党的十四大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中国道路的理论经验进行了新的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即由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向和确立阶段。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和政策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快推进。

在党的十五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论述了党在初级阶段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工作方针,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初步形成。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了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纲领,进一步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的重要性,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在新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指明了新世纪之初的奋斗目标。对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判断,进行了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不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还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了共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质疑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多,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党的十七大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改革开放中先进社会制度的建立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迎来新境界、谱写出崭新篇章,表现为我国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施阶段

党的十八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历史任务,并对各领域的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忘初心,把中国建设步伐带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理论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境界。

习近平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全面改革有了清晰的认识,制度建设在新时代的中国开启了新篇章。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愿景和路径

从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不动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中国道路建设的启示

对建国70多年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宝贵经验深刻总,对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代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在发现和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实践表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道路选择没有完全相同的版本,只有在符合自己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的一条路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设道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人民从屈辱的历史长河中走向今天的不断繁荣富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取得的成就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是一代代人共同努力打造出来的民族复兴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条自主创新路,这条道路为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征永远在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67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第168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第8页。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90页。

作者简介:赵华兵(1992.03-),男,汉族,贵州毕节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覃梅芳(1996.04-),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