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意识,促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1

培养小学生语文意识 ,促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吕静

河南信阳淮滨外国语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深化,小学教育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为重视。学习语文是人类必修的,对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小学生语文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语文,并且养成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习惯。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促使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意识;劳动教育;开展策略


在现代化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语文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语文教育,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确保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学生平时的劳动现状,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意识,促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要想引导小学生热爱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有所觉悟。学校在编排语文课的时候,可以将每周一下午定为语文天地课,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语文方面的教育;在理论思想教育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对班级语文天地的创作,让学生在班级语文天地中感受到语文的快乐。

例如,教师可以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告诉学生要尊重为我们打扫校园的清洁阿姨、对关心学生的生活辅导老师、为我们提供美味饭菜的食堂工作人员等,都使勤劳的劳动者,引导学生从内心尊重劳动者。同时,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为劳动者献上祝福。为了更有效发挥劳动思想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时常关注学生一些爱劳动的场景,鼓励学生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崇尚劳动,从心底尊重劳动,真正懂得劳动最光荣[1]。这样,学生长大以后,就会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中得到收获。

二、组织开展多种劳动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给予学生更多劳动实践的机会。通过劳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小学生从有趣的劳动中提升对劳动的认知,让小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更快的快乐。在劳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侧面告诉学生学校之所以变得更加舒适、更加美丽有自己的功劳。这样,学生就会更热爱劳动,也会珍惜别人劳动的成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和学校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劳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为学生长大以后踏实劳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娇阳.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促劳动教育有效开展[J].新课程·小学,2014(7):5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