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2


关于中职学校“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究

曾韵 1 曾洋 2

  1. 湖北省崇阳职业技术学校

  2. 2.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作者通过探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标准、培养途径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打造队伍,提高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内涵;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培养和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教育。它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职业岗位的专业性、多样性、发展性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性的显著特点。

怎样增强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使其步入良性循环呢?这就涉及中职学校的具体工作层面,怎样实现招得进、留得住、送得走、留得下(企业)的完整过程,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结构要合理,即“双师型”教师数量要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有许多种说法,我认为基本内容有二点:一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是对中职学校非文化课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

如何建设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明确具体要求

(一)教学能力:1.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2.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3.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的组织与指导工作;4.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5.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教研能力:1.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课程讲义;2.积极探索中职学校教学规律,教学教学教研改革;3.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结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三)实践能力:1.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2.具有高级工以上的生产操作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等;3.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具备班级管理、生产管理的知识,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并有一定的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在职业教育中,物质设施设备的建设是基础,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是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所以发展中职学校教育必须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迫在眉睫的严峻形势,多管齐下,从以下培养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1、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生的“双证书”教育

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其他学院,应进行“双证书”教育即学生获得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许多国家都重视职教师资的学术性与职业技能性教育。如日本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是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四年制本科大学,其办学宗旨是要求学生不仅学完与普通工科相同的课程,而且要学习职教课程,还要进行技能训练。

2、如何能既培养了“双师型”教师,又不影响本校的教学,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呢?一是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与此同时,让任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不仅学知识,而且还贡献知识,发挥他们的能力,学校还保证与对口企业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让“包袱”真正变为“财富”,受到企业的欢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学校工作实际,同时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操车间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二)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1.人才交流与岗位互换,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传、帮、带,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职业学校应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要与相关专业的工厂、公司、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定期进行岗位互换、人员交流,这是快速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定期到生产、科研一线,教学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生产、科研一线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的教学岗位从事教学工作,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岗位互换,人才交流,“双师”知识和能力的交叉,使教师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这对中职学校来说,已不仅是弥补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2.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开设专题讲座,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络与沟通,不定期联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有关教师进行技术培训。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建设咨询,定期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共同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就业市场研究开发能力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并在和学校其他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三)要制定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并作为评聘、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考核专业课教师技能的计划,每一、二年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参加一轮次的技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制订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势会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