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疫情前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比

严能能

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各中小学开始复课,通过观察复课后的体育课发现,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之前的正常教学组织形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有必对疫情前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对比,以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目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对疫情前后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疫情后的体育课堂教学将学生个体的活动以及活动区域的划分重视了起来;通过对疫情前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对比,得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应循序渐进展开,牢牢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不断创新。最后,在后续的体育教学中要切实做好居家锻炼和学校的衔接工作,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健康教育,从而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疫情;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比

1.研究目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省几千万名学生开始了三个多月的线上学习,在线上学习期间,教师们普遍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欠缺,一些学生体重增加了,还有一些学生的眼睛更加近视了,无论是在体制上,还是体力以及运动技能上都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可以说,学生的身体健康很令人堪忧。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提升学生体质和免疫力、缓解心理情绪以及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疫情前后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对比,希望可以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图书馆以及学院资料室的相关书籍和报刊以及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对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此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2.2调查法

根据本次研究目的,对部分高校和中学体育方面的专家以及一线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了相关的资料,获得了科学性高、客观性强的一手资料,通过与专家的洽谈,获得了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保证。

2.3逻辑思维法

根据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查的资料,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推理,得出了相应的结果。

3.结果与分析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形式。就现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言,一般可以分为集体教学、个别教学两大类,如下。

(1)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采用一种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相同技术动作讲授的组织形式,这种集体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在一节课开始前、课程结束后以及课中的体能练习中应用。深入分析,集体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的动作技术要求并不是很高,动作难度相对较小,而且学生很容易模仿,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1]。但是集体教学组织模式中也存在一些相对复杂的教学内容,例如:广播体操、武术等,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教学时间和相应的教学资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教师只能集体性的讲授相关知识。虽然利用集体教学组织形式讲授这些技术动作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中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不能充分显示出来,形象的来说,这种“大锅饭”的形式在教学中会出现学生学习效率无法保证的情况。

(2)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可以说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模式,也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了较高的关注,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潜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就以篮球技术中的三步篮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的动作要领后,所有学生都需压根据自身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练习,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徒手练习三步篮的脚步动作,有的学生会在运球上进行练习,还有一些学生会一对一突破三步篮的动作[2]。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也能针对学生具体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因材施教。深入分析,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与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个体教学能够解决学生实际学习中的个体差异问题,但整体效果并不显著;而集体教学可以确保最终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潜能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个性化发展存在欠缺。

4.结论

复学的初期阶段,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严格按照常规的体育运动规律展开,牢牢把控运动的负荷,循序渐进的进行体育运动,此时,可以从一些强度较小的有氧运动下手,层层递进,在恢复学生运动机能和能力的同时,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运动热情,在增强学生体质的过程中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3]。除此之外,在体育课堂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过早的进行长跑、同场竞技比赛等一类高强度、接触式的运动,需要根据学生运动能力的恢复状况,循序渐进的提高运动强度。

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学校有必要将体育课堂教学重视起来,积极探索与当前疫情防控相契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考虑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开展体育活动需要遵守的原则,切实做好居家锻炼到课堂教学的衔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动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为疫情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丁铮锴,许水生.体育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创新[J].中外企业家,2020(17):195-196.

[2]陆柏松.初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探讨[J].运动,2019(06):115-116.

[3]黄德新.聚焦体育课堂组织形式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学校体育,2017(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