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包金风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金木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8501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积累和应用。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积累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规则和语言模式。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获得有用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吸收精神营养,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通过我们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发展的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括能力

引言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进阅读活动中,才能够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技能提升上去。还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和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阅读教学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阅读之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无论学生处于学习中的哪个阶段,阅读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只有通过有效的阅读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夯实的读写基础。虽然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阅读教学始终停留在枯燥的结构分析中,随着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发散性思维,为有效阅读制造了障碍。

1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现状

1.1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虽然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师却总是把控着学生思维,将学生客体化。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大多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来学习知识。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主观能动的,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虽说是以“启发性”的方式,但其实没有将启发性落到实处、做到最佳。在学生没有回答上教师的问题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便是给予学生极具有暗示性的话语告诉学生的答案,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答案说出来,这样没有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也忽略了学生的想法。长期下来,学生会懒于思考,习惯性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

1.2课堂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范围较窄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对小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位置也更加重视,即意味着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并留出相应的课堂时间供小学生自主学习,以此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小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升语文教育质量。语文阅读在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占据关键位置,理当是最主要的教育内容,以达成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然而在现实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育的范围较小,只在课前五分钟或十分钟让小学生们阅读课文,剩余的其他时间均在教授理论知识,而且阅读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教材中。

2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

2.1合理地评价阅读教学方法,及时反馈以及改进

反馈以及改进是让教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将更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以后,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些金字塔的图片,并且帮助学生们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金字塔的基本信息,如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高度等等。一堂课下来只是做了地理老师的工作,并没有让学生们明确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以及学习这一节课到底有怎样的意义。笔者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完成,于是在下一节语文课上及时地做了改进。笔者最后不仅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还呼吁学生要好好地学习,以后去这些地方看一看,感受一下古埃及人的智慧。

2.2充分利用好现代化工具,增加教学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新型的现代化教育工具被应用到课堂中,如多媒体等,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这也可以认为是一门新的教学手段,遇到新鲜的事物,学生会非常的感兴趣。另外,利用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阅读所描述内容的画面和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想象这样的画面,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例如,在教授《现代诗二首》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的模式展现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之后再讲解这篇文章,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描绘时采用的方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景象。

2.3丰富阅读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丰富的阅读内容提升阅读的新鲜感,以此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式。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提前设计好PPT或者与教学相关的短视频,在正式阅读前为学生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或者PPT,这样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课堂阅读中,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与抗战时期相关的视频,同时在视频中要有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关的介绍,像五壮士都叫什么名字或者是担任的职务以及性格等,在阅读之前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视频调动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能够深刻了解《狼牙山五壮士》所讲内容,以此拓展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当学生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五壮士的看法大胆地描述出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2.4综合实践,融会贯通

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只有走出课堂,迈入生活中的步伐,见得事物多一点,对生活的感悟便也多一点。阅读文章达到一定的“量”,必然会产生一定效果的“质”,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都拿来让学生进行拓展,所以课后的时间学生们应该利用起来,增加自己的视野。单一的训练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是不足的,也会引起学生对阅读的疲倦,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以许许多多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用办手抄报、板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评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组成部分,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能力的强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相关技能的掌握与理解。故此,教师应注重培育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通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培育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此提升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玉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

[2]姚洁.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闫冰,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