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验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8
/ 2

一个实验的启示

鄢 春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一中 615100

记得有这样一堂实验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深感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确有独到的地方。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微循环、了解血细胞在血管内流动,我给学生开设了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

实验材料:小鱼(或泥鳅)、培养皿(也有长方形的小玻板)、纱布(允许学生带餐巾纸)、镊子(或解剖针)、显微镜。

由于实验是活体观察,课堂中给学生讲述了操作方法:泥鳅身体表面有滑液,用纱布(也可用自带的餐巾纸,最好浸湿)包裹泥鳅的身体,目的是可限制其活动量,同时要保持体表的水分使其存活时间更长(以利于后面班的同学在实验时能观察到同样的效果);为了更利于观察,可用镊子或解剖针把泥鳅的尾鳍完全平展于培养皿或小玻板上;这样就可放在己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了。

我的预期设想是:每个小组都能自己动手完成、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血液的流动(最好能找到单细胞流动的血管,以及能看到有分支或汇合的血管,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能说出是流向心脏或是流出心脏)、实验完成后泥鳅仍是活的。

随后,我巡视同学们各自的分组操作,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差别很大,有的小组根本就不敢动手,只好手把手教他们完成。此时,靠前的一个小组由于没带餐巾纸,趁我不注意时,就到黑板下收集了一些粉笔灰,涂抹在泥鳅身上,同样起到了限制泥鳅的活动,在实验操作时也很方便。

在实验的观察中,绝大多数小组的同学都看到了血细胞在血管内流动的现象,有四个小组完成得特别好,他们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设想,并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指出不同类型的血管;而涂抹粉笔灰的这一小组,他们也看到了血细胞的流动,但由于粉笔灰的存在影响了观察的效果。观察完成后,我要求每个小组把泥鳅放回到饲养桶内,发现完全用纱布做的小组,泥鳅再回到水中活动能力较弱;而加有餐巾纸做的小组,泥鳅的活动状况很好;涂抹粉笔灰的这个小组的泥鳅已经死了。实验完后,我在全班指出了该小组的错误,并处罚他们组在实验完后,把实验室的清洁打扫干净。

后来,在批改实验报告时,发现被处罚的那一小组中有同学在实验报告的得与失的总结中是这样写到:老师的处理不公平。其一他们组完成了实验,不应受到处罚;其二他们组的实验虽没按操作要求进行,但得到了同样的实验效果,这应这样处罚;其三他们的实验涂抹粉笔灰是为了减少体表滑液的影响,更有利于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只是没有保护好泥鳅的生命,也不应受到这样的处罚;其四他们组完成了实验受到了处罚,而的有组没有完成实验却没有受到处罚。看后,该同学的意见让我沉思很久,能说他的看法完全不对吗?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假设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第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解决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像这些同学,他们把思维活动拓展到老师的局限以外,不用老师所指定的材料,而是用粉笔灰来减少泥鳅体表滑液的影响,他们错了吗?要是没错,那我们制定的《实验室规则》又该放在什么地方?

是我处罚错了?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完成了实验受到处罚,而没完成实验的同学却什么事也没发生。对此,我也发现学生对表面现象的敏感程度。每个人能力大小有所不同,也有差别,一个实验并不是都得到共同的结果,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很快做完,并且做得很好,而有的同学这方面很差,实验完后根本就得不到结果。对于让他们小组打扫实验室卫生,并不是根据实验结果的好坏来作为处罚的标准,而是由于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严重违反了实验操作规则所得到的处罚。

在信息化程度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方式、方法、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问题的出现,不能再用简单的对与错来加以分辩,情感投入的多少,出现问题后给学生指出时,所选择的场所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事实。就这次实验问题的处理,学生有这样的反应,说明我在处理时过于简单、直接,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没有考虑到学生对这样的处理是否完全接受,表面上他们对处罚没作出任何反抗,并能完成老师对他们的处罚要求;但实质上他们是有异议的,这对他们今后实验的兴趣和激情肯定是有影响的,起码他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要再出现一次大胆的“创举”是一个伤害,将会留一个阴影。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东西。不应该用简单的、死的条条款款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更不应该像我这样,只是简单地执行一些规章制度。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又要在讨论中强调对旁人观点的认同态度,强调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以及依靠事实批判地思考的态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这难道不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做的吗?

生物界的奥秘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答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绝对的,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培养学生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把已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寻求答案的工具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每一个创新情景,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 不断去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把!

因此这次实验课我的最大启示是:少一点灌输验证,多一点启发探讨;少一点指责压制,多一点宽容引导;少一点包办限制,多一点激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