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初中数学现代教育的方法手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6
/ 2

推广初中数学现代教育的方法手段研究

游建平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第一初级中学校, 山西 晋中 030800

摘要:要使学生在初中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上更好的发展与成长,就必须推广现代教育的方法手段,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是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职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还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教育方法;学习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抓好初中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终身受益。许多初中学生反映,自己总是学不好数学。自己根本没时间消化老师讲的。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习题的学习和解决停留在被动等待上,认为要做的事情是认真听讲和做笔记,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时间去多问几个问题,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质疑习题的对错及教师讲解方法的优劣。很少学生喜欢在例题解决后对习题进行小结和反思。

2 教师理解片面

2.1 教得“多”不等于教得好

教师总是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认为习题讲得越多越好,没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2.2 教得“好”不等于学得懂

教师讲课头头是道,上课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不顾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

2.3 教得“懂”不等于学得深

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很多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没有暴露自己分析问题的“元认知”,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出求解欲望。

2.4 教积极不等于学主动

做题,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反复地练习与反思。教师的“积极”不能代替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准备充分,教学也很投入,有时甚至讲得满头大汗,但学生无动于衷,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问题的存在并不可怕,只要找到了原因,对症下药就能解决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3.1 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习习惯

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如学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可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3.2 培养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3 指导反思方法,提升数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3.3.1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3.3.2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

3.3.3 在回顾知识中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3.3.4 在分析解题中反思。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3.3.5 在寻找错误中反思。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4 结论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推广初中数学现代教育的方法手段,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平稳上升。今后,必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林.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

[2]江苏省教育学会.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尝试.

[3]杨祥明,甘庆军.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