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阅读理解的几个解题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浅析语文阅读理解的几个解题技巧

王米佳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311800

摘 要: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起到较为关键作用的就是阅读理解的水平,并且阅读理解在语文考试中也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一个地位。所以说语文老师应该更加注重锻炼学生们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以及技巧,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锻炼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做题技巧以及感悟能力,帮助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与锻炼。

关键词: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语文教学

在进行阅读理解时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才是进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所以说想要提升阅读能力的首要步骤就是需要先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增长自身的知识量。接着就是需要老师传授给学生们利用自身积累的知识去进行阅读理解,本篇文章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来主要讲述了四种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在学生学习时间不断增长同时也会自然而然的发现阅读理解字数的不断增加,在做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先对阅读题进行整体的浏览,需要能够利用一目十行的方法来寻找出每一篇阅读材料中的大致意思和一些关键信息,从而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去进行下一步的思考。这种能力也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形成的,语文老师可以借助阅读材料去带领学生对每一篇文章进行快速浏览并将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本要领讲解给学生们,主要有顺读法和倒读法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对阅读文章进行浏览。顺读法大致意思就是现将阅读材料快速的阅读之后对阅读材料的问题进行审题;倒读法与顺读法有着相反的方式,就是现将阅读材料中的题目进行浏览之后思考一下问题大致需要的信息,然后更加有方向、有目标的在文章中寻找相应的信息。如果出现的文章类型是记叙文,那么就需要在浏览文章的时候重点关注文章中出现时间的原因、过程、结果、主要的地点、人物和时间,也可以通过哪个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概括;如果出现的文章类型是说明文,那么就应该着重关注说明对象的显著特征以及出现的数字和定义,接着就是需要分析文章分析说明对象所用的说用方法和意义;如果遇到了议论文类型的文章,就需要从文章中找出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其意义、主要论据等信息。对文章的通读是为了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阅读材料中题目里的问题还需要寻找出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勾画原句,提取信息

通常阅读理解中的题目都能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信息,那么老师就需要交给学生们在浏览文章的过程中根据题目的信息找出文章中有关联的内容,然后将找出的关键语句以及关键词进行标记。有一些题目则能够直接从文章的内容中获得答案,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对所标记的信息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分析和对比,从寻找到的信息中提取出一些关键词再结合上下文和对应的题目进行总结,最后列出各个要点的方式得出答案。

3 审清题眼,推敲琢磨

审题也是一个十分需要技巧的过程,主要讲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进行理解,才能够有正确的方向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3.1 把握好关键词、关键句

往往关键词和关键句都是代表整个句子或者段落的重要信息,如果能够在理解了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中的信息进行总结,最终就能够获得具有象征含义的信息来提升学生答题的整体水平。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需要将没有用的信息过滤掉,从而更加精简的提炼出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并进行深层次的概括和分析。一般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有文章论点、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升华主题等等。并且每一篇文章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从分析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式寻找出来,老师也需要在学生们练习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指引学生们主要的分析方向,从而更加准确的探索出解题的关键点。

3.2 推敲琢磨文中字、词的含义

如果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遇到了陌生的词,那么就可以通过理解上下文的方式来判别出该生词是不是文章的关键词。如果在确定与上下文有关联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文章生词附近的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出大致信息;如果经过分析确定那个生词与文章的内容没有太大关联,那么就可以将其忽略继续进行阅读。

4 有理有据,谨慎作答

阅读理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答题的内容进行撰写,在写答案的时候就要做到有理有据才能保证得到高分。每一道阅读理解的答案都一定要从原文中提取出重要的词语进行提炼,然后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一定的解题依据。然后就是需要言之有理的阐述自己的答案,由于阅读理解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改卷老师都是从答案中找出与标准答案相近的要点来进行打分的。那么就需要学生在找出关键信息的基础上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总结,答案既要包含题目中所涉及的关键要点,也需要将语言组织的足够明确、简洁并且通俗易懂。另外在答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卷面的干净整洁,以便给改卷老师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5 结束语

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老师在讲解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渐渐的将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渗透给学生,并且带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停地练习,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4-12.

[2]杨俊.谈整体感知前提下阅读教学的活化[J].语文天地,2016(27):40-43.

[3]李婷婷.中考现代文阅读审题例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8(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