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永恒的源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教育永恒的源泉

郑海云

湖北省十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门小学  442013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举行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三大任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全民所需,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新形势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教育,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公平公正的教育,就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教师为人民,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喜欢我。

我的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世人心中,我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我是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是园丁——桃李满天下……无数的桂冠,无数的美誉,神圣而伟大,光荣且艰巨,我总是感觉自己称之有愧。我想我那么渺小,只是广袤大地的一棵小草,为世界装点一片绿罢了;我想我是多么微弱,只是暗夜的一只萤火虫,小小的身影,努力地发着光,为黑夜点起一盏灯而已。

每当我听见一句句“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想让你去我家做客!”“老师,你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 感动之余常常会让我忘掉工作的烦杂与辛苦,倾尽所有的耐心、细心、爱心,为这份“爱”忙碌!在忙碌中也让我明白了只有用爱才能播种希望,只有用爱,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一)“细”中见爱。

回想15年的教学生涯,和每一拨孩子的朝夕相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虽然辛苦与忙碌,但是记忆里满满的都是孩子们智慧和热情、幸福和喜悦……将班级营造成“爱的乐园”是我在工作中的目标。努力将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多一份鼓励;当孩子生病时,多一点妈妈般的关爱;当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上需要照顾时,多一点细致和耐心……

记得有个叫秦娜的小姑娘,因为开学分校被分到了龙门小学,进班的第一天,小姑娘哭着硬是不进班,爸爸怎么劝都没用。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不想进,她开始执拗着把头扭在一边不想理我,我又耐心的说:“是不是都不认识她们,也没有朋友?”似乎是猜中了她的心思,她边擦眼泪边轻轻地点头。继而我趴在她耳边悄悄地跟她说:“我也是新来的,好多老师我也不认识,这样,我们俩以后就做朋友吧,这是我俩的秘密,好吗?”她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把眼泪擦了擦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心的进班上了。

(二)“严”中有爱

“爱是水,严为舟,严爱应适度,严爱应统一。”每带一个班,首要的任务就是和孩子们共同建立其良好班级常规。如:六年级开学初,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利用空白墙壁,设置一个专栏,把每天每小组的表现以加减分数的形式展示,一个星期一总结,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当然,有奖就有罚,表现不好的小组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只要与孩子成长有关,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应做到了如指掌,尽力去改变影响孩子。

(三)“学”中有爱

“爱无边、教无际”。随着教龄增长及经验的积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让我不断反思教育行为的适宜性。更新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观念转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个性特长上,都能获得他可能得到的最良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学习态度有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之别,还有好多家里没电脑的或没有一点计算机基础的,几乎每个学生都不尽相同。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使教学能为层次不同的每个学生所接受,也就必须真正从每一个或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就应该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实行因材施教,使教学与人的个性发展和谐结合,在教学中体现我们的爱。

(四)放手的爱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关心、尊重、理解等等,都是师爱的表现。而爱的目的是为了明天的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所以,我认为放手也是一种爱。平时不管我花多少口舌复习讲,学生们也不理我,各怀心思坐在那儿。我后来尝试让她们小组几人围坐一起制定一个本单元复习计划,小组内自己组织各种形式复习,后来几位小组长给我反映说:“老师,我们很喜欢这样的复习,我们组连平时不写作业的刘明杨都积极的背书、听写呢!”我听话别提多激动了,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们这做不好,那做不好,全部包办。其实孩子们要放手,大胆放飞激励他们在风雨中学会生存。因此,我特别注重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人人参与的民主精神,依托集体的力量,来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因为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小学生现正处在德智体不断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十分有限,身心还未完全成熟,但他们内心已在强烈呼喊:老师管得太多了,家长干涉得太多了,他们希望自立、自由。这已是现代学生的一大特点,我带着这个问题,在抓情感教育的同时就抓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当老师放手时,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反而快速地提高,当然放手不是放任一切,老师应该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助手。这样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里充满了民主、温馨、和谐的气氛。师爱是使命。老师不仅要爱学生,还要学习如何去爱学生。当一位老师应该把握好师爱,善于在教育中留空白,“适时缺位”,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放手师爱,给学生以充分成长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在自我教育中健康、快乐的长大。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道:“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灵魂散发着香味,多么美妙!给予中获得,爱人者被爱。惟有爱,使我们懂得施予与获得;惟有爱,才能让我们的心灵花园花团锦簇,馨香久远。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因为爱,当洪水肆虐时,我们万众一心;因为爱,当“非典”横行时,我们众志成城;因为爱,面临汶川大地震的巨大灾难,我们排除万难,奋勇向前。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而忙碌。为了孩子,为了蓝天下这份崇高的职业,我们愿意徘徊在这三尺讲台间,默默地奉献着、奉献着这份无私的、真挚的爱!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撒下汗水,将希望播种,放飞梦想,将喜悦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