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4
/ 3

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顾建庄

天府新区航空旅职业学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在行业标准的发挥之下对民航运输工作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是现今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现今对民航运输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普遍表现为实践技能水平、综合素质较差,所以就导致现今高校与航空公司之间的人才需求供给出现了一定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本文根据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且对基于行业标准之上对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工作开展重要性进行阐述,从而提出在基于行业标准之上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关键词:行业标准;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随着现今高校在专业建设、就业率等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对于新形势发展之下怎样将民航运输专业的特有专业发展需求进行发挥,并且相应的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强、适应实际岗位发展需求以及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是现今各个高校发展中急需进行解决的问题。民航运输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指航空服务,其中还包含有客货服务、客货运输等,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中,民航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促进了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化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指的是根据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行业的发展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统一标准。将其作为行业发展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当行业标准制定之后需要将其报送至相关的上级部门审批,最后用特定的形式将其公布。需要对多方面进行考虑,因为行业发展所设计到的范围比较多,所以不仅仅包含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职业培训标准等。在一般的发展情况下,行业标准也会被称之为行业的制度,主要针对于行业内从业人员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以及从业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等。在现今的民航业发展中有着以下标准与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等。

(二)民航运输专业

民航运输专业的发展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在现今的发展中并不被大众所了解,针对于该行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展开理解。首先,民航运输专业的培训是全方位发展、具备较高英语水平与行业理论知识以及熟练掌握民航运输业务流程等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其次,民航运输专业的知识体系由航空运输地理、民航国内国际客票销售、民航概论以及民航旅客心理学等构成,最后,民航运输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设计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除了空中飞行、机务维修等部分的岗位之外,社会上很对的岗位都是符合民航运输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在民航行业中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是比较多的行业。

民航运输也是现今服务业中的一中,其所能够实现的就是完成对于或物的空间转移。从用人单位的发展角度来看,民航运输专业能够为民航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专业型、应用型以及稳定型的从业人员,所以这也对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趋向于行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

二、民航运输人才培养现状

从现今的发展来看,在民航运输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中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最主要是因为较多的高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所使用的方法与理念还是停留在以往,所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先进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代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鸿沟。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适应主要为以下方面:

  1. 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使用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还是处在传统模式,所使用的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轨现象,培养目标的开展与毕业要求都没有建立实际的课程进行依托,设计的内涵比较模糊,并且培养方案中所设计到的对各种能力的培养也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在课程的开展中将其落到实处。也存在着个别的专业因为历史发展原因,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严重的违反了教育教学开展的规律。

  2. 在对专业的设计上并没有将市场发展作为导向,所以缺乏前瞻性,导致学生在后期出现就业困难发展乏力等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存在的实质在于对用人单位的客户体验并不关心所致,对于客户的产品或者是服务的体验结果反馈缺乏,所以不能够正确的对市场存在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判断。最后导致对专业的设置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之间脱钩,行业的发展出现困难,相应的对生源的招生也就会存在着困难,最终导致招生的停止。

  3. 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缺乏客户的参与,也就是缺乏着校企协同合作。在传统的教育开展环境与氛围的发展中,专业培训缺乏企业的支持与参与,更无法实现与企业之间展开高效的协同培养机制,只是为学生提供有限的实践机会与环节,导致学生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的开展中缺乏累计与提升的机会,大多数的理论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轨,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需求,对于新的增长点发展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4. 在使用传统模式对民航运输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是将知识点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现今时代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多的还是希望具备创新精神实现对能力的整合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创新求生存的一种发展目标,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使用中是不能够实现对此类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在社会的发展中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发展中,才能够逐渐的探索出适合航空运输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三、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尝试

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一种学识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在教育的开展中更要强调对学生将来持续性发展的关注,提升在行业发展中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能力发展,再这样的一种教育要求发展下,就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促进对学生抽象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训。在不断的研究中,本文主要从以下多个方面,建立起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地面安全知识学习

根据高校自身发展定位于专业的发展实际,航空运输类的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是面向民航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在对航空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存在的僵化思想打破,将成果导向进行使用反向的拉动教学设计。总的来讲,就是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与国家、社会以及教育发展需求相结合,行业、产业的未来发展需求了解并掌握等多种隐私。从而实现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根据培养目标实现对毕业要求的确定,从而依次的对相应课程体系进行设置,保障所有的教学目标实现都能够有着具体的课程依托,教学目标能够与课程之间形成较好的支撑。成果导向设计是一种反向的设计正向的开展实施,能够将传统教育模式发展中的缺陷进行克服,例如在对航空运输类人才的培养中,培养目标中提到行业素养是需要使用民用航空相关课程的开展实现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行业素养的具体能力机场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有相应的课程,可以设置“机场运营管理”课程,在对学生空中的交通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时,就可以设置“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等课程,保障课程的设计能够与培养目标相配套。航空器的轮档制作材料使用金属或其它等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并且在轮档的地步安装上相应的防滑装置,对航空器轮档技术规范进行学习。

(二)对航空器停放规则进行学习,促进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更新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应对,将继承与创新、协同与共享作为主要的发展途径,努力的实现对专业的建设从原有的学科导向转变为现今的行业需求发展为导向,促进创新引领实现对适应服务的替代,构建起全新的专业新结构。行业在发展中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要不断的进行调研,积极的对专业增量优化以、存量调整以及适应新的专业发展,对于现今已有的专业推动互相交叉复合,实现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想要不断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还需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将最新的技术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进到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中,保障教学开展实用的内容与知识体系都是最新的,建成满足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材资源。这就需要学校不断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注重对一些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鼓励青年教师授课,尤其是一些刚毕业参与到民航一线的年轻教师展开实践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师自身的技能。停放的航空器需要与建筑物、移动或者停止中的航空器之间保留着一定的合适距离,针对于A类需要在翼展下方的15米以下,主起落架外轮间距需要在4.5米以下,并且净距不应该小于3米。这些知识点在课本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够通过传统的背记方式进行记忆,但是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升对知识点的记忆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化发展,人类已经从信息时代向着大数据时代发展,这也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之下所产生的,将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更多的是对数据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强调,也是信息共享发展的一个趋势。在DT时代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客户的体验感受,可以让客户在体验之后对产品或者是服务本身的价值进行判断,也就是让客户参与到生产的过程中,真正的形成了市场为导向的一种模式发展创新。所以针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伴随时代发展的,想要培养出市场青睐、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需要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参与进来。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合作,促进信息共享互利互惠。企业对于实验室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或者是在行业发展预测、产品标准或服务标准等方面有着自身的发展优势所在,能够促使高校科研工作得到更多创新性的突破,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发展实现协同创新发展。用人单位能够尽早的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去,对于人才培养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例如“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能够不断的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在专业内实现优胜劣汰,能够实现对专业的布局调整,促进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

在校企合作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航空器燃油沉淀物检查的基本程序,当燃油中的水分显示器暴露在大气中就会出现自然变色,所以对于没有使用过的燃油水分显示器要密封保存,凡是使用过的燃油水分显示器不管是否出现变色都不能在重复的使用,并且所取样的试杯中不能够残留有任何物品需要及时的进行清洁。在校企合作中展开多种实践性活动,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基于行业标准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意义。

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合作对人才进行协同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行业认知,以及就业能力的发展,对于学校在行业与专业领域中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断的将人才培养外部适应性进行提升。

(四)学习维修管理规范,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对于传统产品的发展,引入“互联网+”的概念,也就将产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这一点对于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来讲也不例外,用过对系统聚合的模式进行使用能够促进对资源的整合发展,在数据的使用中避免处于数据孤岛。对于航空运输类的学生来讲,在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建模创作时,可以根据航空公司提供的客户行为作为一个数据库,从而构建出一张客户关系网,将任一客户的名称输入,就会呈现出以其为中心向外部辐射的人际网络关系图,并且节点会不断的向外进行辐射,最终形成非常广泛的关系网。航空公司可以对客户的社交账号照片等进行共享,实现对客户个人收入、生活半径等数据的梳理,进一步实现对其人群分析,还能够通过对特殊算法的使用来对每一个客户的消费能力指数进行计算,以及对客户与客户人群进行分类且详细的分析,便于在后期的使用中推送出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航空器的维修放行分为技术放行与派遣放行两种,技术放行指的是当航空器经过维修之后,能够保持着良好的技术状态,可以满足适航标准,可以安全的完成飞行任务。派遣放行则是建立在技术放行的基础之上,设备与相关的情况能够合乎预定的飞行任务以及要求才给予放行。在新时代发展中的教学,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对年轻人的活跃思想进行利用,能够对市场中比较敏感的需求信息进行捕捉,促使知识的应用领域得到拓展,促使航空运输新经营理念与组织行为理念的创新。

(五)立足行业安全标准,找准市场定位

在对燃油进行传输时,需要进行油箱的修理、更换或者是平衡燃油等工作开展,进行传输时要保障航空器放置平稳,防止出现倾斜的现象出现,如果燃油的闪电低于38度时,应该在户外开展,并且在加冲汽油时或者是在飞行前的20小时内进行冲汽、燃油混合型燃油,都需要在户外开展,在同一个机库内不能同时的对两架以上航空器进行燃油传输操作。

造“十三五”的发展期间民航业的发展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也要同时认识到,我国的高速铁路也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所以现今高铁路网的密度与布局更加密集,还在不断的进行建设,行使的运输调度也在不断的优化发展,相应的营运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这样的社会发展现状对于民航业的发展来讲起到了较大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对于民航运输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是面向民航业发展所展开的人才培养,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立起“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思想,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前期,还是按照大类进行培养,在后期的培养中则是趋向于宽口径专业的教育模式,促进我国的民航专业不断发展。因为现今高铁的迅速化发展,对民航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以在对民航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时必须要有着比较宽泛的就业平台,能够在就业时立于不败之地。在民航业的未来发展中,通用航空与无人机的发展更是新的研究领域,所以在对学生思想进行培养时,向着上述领域进行靠拢。在民航运输领域的人才培养中,不仅仅要面向运输航空进行培养,还需要面向通用航空,扩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适应面向,能够让专业人才在就业时有着更多的选择,增加对于工作的选择几率拓宽就业面,有效的提升人才就业率。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发展。并且还会对培养方案的内部适应性与课程体系建设自身产生影响,还需要加强与外部间的协同教学开展等。伴随着我国现今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素质、高质量的航空服务人才缺乏问题也在逐渐的显现,对于我国的航空事业发展来讲起到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转变,突破对航空服务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静.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民航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08):114.

[2]童镭,胡要花.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00-102.

[3]张婧.“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民航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9):190-191.

[4]初海宁,常刚.新型陆军运输投送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8,20(07):59-63.

[5]孙功苗.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民航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2018,7(02):88-89.

[6]彭伟功,李镇.新业态下航空运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5):135-139.

作者简介:顾建庄,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应用数学专业,天府新区航空旅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