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2

小学音乐教学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

高希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城峰中心小学 , 福建 福州 350700

摘要:非遗音乐是人们为了方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简称,其能够对传统伦理中的善良、友爱、和谐等优良品质加以体现,能够使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在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传统音乐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能够通过的多样化的形式对文学、舞蹈、喜剧、曲艺和民宿等文化内涵加以表达。文本从小学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对非遗音乐的教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非遗音乐教育功能

  1. 非遗音乐教育功能

(一)德育功能

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的对非遗音乐中的良好因素进行挖掘,能够使学生对人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例如我国的艺术之一古琴来说,其自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并且,其曲目与技术也是如此,其能够将传统的美学以及哲学,通过古琴的得到有效的融合,以此来变得具有特色和意义,能够在中华雅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得体现。就拿钟子期和俞伯牙来说,在古琴的衬托下对该故事的讲解,不仅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还能够使故事变得更加鲜活。因此,众多雅士为了一生都在对知音和音乐进行寻找,对其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音乐、声明以及诗乐能够相互作用。站在哲学的角度来说,古琴乐曲“大音希声”,能够有着的结合到中庸思想以及淡雅的儒家思想为一体。真正能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的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相比符号来说,环境、宇宙、生命在非物质文化中有着更大的价值[1]

(二)智育功能

非遗音乐不仅能够对人的审美以及情操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还能够开发人的思维,尤其是在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方面,能够对人进行极大的提升,能够使人获得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等。雨果作为一名文学家曾经提出:“有三把钥匙能够对人类的智慧宝库进行开启”,分别是数字、字母以及音符。”加德纳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艺术教育学家,其认为,不仅需要从推理、思维上对智利进行开发,还需要通过结合科学以及文化的内容,对人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进行发展,以此来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例如书本《智能的结构》内容中包含了语言、音乐、空间、身体、逻辑、交往以及人格等方面都能够对人的智慧进行提现。其中,与非遗音乐教育联系并不密切的就是前四项内容。例如,福州的迎神赛会、婚丧嫁娶、家宴等活动中,按照民俗需要采用音乐茶亭十番,其主要是通过对人、自然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取材所获取到的曲牌,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还能够对历史传统故事加以体现。对音乐茶亭十番进行学习,补单可以能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还能够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够对优美的民间音乐进行认识和了解,尤其是能够对经典的非遗音乐所表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了解。

(三)美育功能

素质教育的其中一项就是没有,能够有效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主要是为了对完美的人格进行塑造,结合了艺术性和现实为一体的教学,能够使人的情操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有着任何教育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教育一旦脱离了美育,就无法进行完整的教育,人一旦脱离了审美就无法得以完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名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学家,他曾经提出“音乐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只是为了对音乐家进行培养,更应该是为了对善良的人的培养。”其认为“单纯的情感能够作为基础,使人的道德品质更加高尚,然而,音乐和歌曲能够对这种情感进行培养”。因此,非遗音乐对青少年来说,对其心灵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能够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并且能够使人的道德品质更加高尚。心理学家曾经提出,思想和概念的形成需要以感情为基础,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所以,积蓄的情感能够给精神带来巨大的力量,并且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积蓄的时间越久,形成的力量越大[2]

  1. 如何加强非遗音乐教育

  1. 充分利用学校的主阵地

对非遗音乐的教学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在众多途径中最为有效的就是学校的教育,通过对学生本土文化的塑造,能够对本土的民族文化进行塑造。通过丰富、和蔼以及融合的非音乐,能够使学校对新课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教师需要从课程、实践、活动等角度出发,实现非遗音乐对学校教学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对历史文化进行传承,能够起到显著的衔接效果。

与文物相比,非物质文化最大的差别就是需要以认为基础,人类的语言、动作以及某个空间都能够对其进行传播和延续。站在艺术和技艺的角度来说,如果民间艺术逐渐减少,就有极大的可能造成非物质遗产的流失,所以,在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人”起到了载体的作用,十分关键。因此,需要将中小学能够作为重要的阵地,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及。

  1. 建设完善的相关教材

叶圣陶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学家,在很早以前就说过,“教材不过就是一个例子”,气质的就是教材只能够作为教学内容,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作为教学材料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进行指导。现在,我国将《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广泛的应用到了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其所编写的歌曲中,主要包含了歌曲、歌舞、曲艺、戏曲以及器乐方面的知识。我国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期,就已经对此类教材进行了编写,所以,其内容中对音乐遗产涉及的内容并不多,缺乏全面性,并且,藏族拉伊、当涂等大部分民歌中,并没有涉及到音乐遗产。以此类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但会对学生的音乐视野造成阻碍,还会造成学生知识的匮乏,尤其是在心理方面,会对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形成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对专业性的人才进行尽快的阻止,以此来使非物质文化能够更加优秀、具有名族精神和特色、能够从规律出发,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其在教学计划中的添加,需要安排固定的教学课程,也可以通过对其在音乐、美术以及劳技等教学中进行穿插。教材内容需要重点介绍本土文化,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并且,需要对现代影像、网络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以此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的印象能够更加深刻[3]

  1. 提升师资教学水平

需要由专业的教师对课程进行教学,以此来对教学质量进行保证。但是,目前能够担任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在保护非物质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这种缺乏导致我国一直无法对非物质音乐,进行有效的传承。然而,虽然存在着严重错误的专业知识,并且师资力量也不充足,但是大部分地区至少都有一种音乐遗产存在,例如巢湖、当涂都是安徽省的民歌。所以,想要对师资力量进行扩充,就需要当地教育部门充分的对地域优势进行发挥,对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首先,可以聘请当地的著名艺人活歌手定期到学校进行演出,并且,结合当地音乐遗产,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其次,可以组织师生定期对实地进行考察、采风等工作,对当地音乐遗产进行采集,可以将气作为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并且相比传统静态的通过音乐类杂志编撰的保护方式来说,此类方式更加生活,值得道理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

非遗音乐不仅能够极大的美化人的心灵,而且能够使人产生对追求美好未来的热情。一旦做出决定,能够通过整个社会的力量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能够获得更多人的理解,能够逐步,使文巩固,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玲玲. 小学音乐教学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34).

[2]钟莹, 刘伟辉. 非遗音乐的教育功能及其实践对策[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 000(002):110-111.

[3]时彬. 非遗与中小学音乐教育[J]. 黄河之声, 2016, 000(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