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高中政治教学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素养

范文华

临泉第一中学 安徽阜阳 236400

摘要:伴随着普法宣传力度的持续加大,人们愈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在高中教育教学当中,政治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化地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是难以取得较好的法制教育效果的,只有在课堂教学当中,依据与法律知识相关的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来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进行紧密联系,开展融入式的法治教育,才能较好的提升法制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对于构建现代法制社会而言有着积极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也将法治相关内容载入高中政治课本,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本文主要探究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法治学习,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作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1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大部分学生对于法律的界限并不明确,不知道具体有哪些事是触犯法律条令的,也不能够完全判断出事情的严重性和法律性。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校园暴力事件频发,青少年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案例都在暗示着对学生进行法治观念培育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有着极强的复杂性,在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消极影响。再加上现在社会网络的广阔性,一些不良信息充斥着青少年们的生活,青少年缺乏一定的判断以及法律知识的匮乏,都会导致他们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普及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高中课堂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2.1将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想要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可采用将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例如,在教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进行教授,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将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选取现实生活当中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例来进行法治教育。教师可列举“网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与深入讨论。教师针对于短期在网络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以及“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深入地讨论此事,这些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根源是什么?作为中学生如何来做到“文明上网、守法上网”,通过学习来掌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当中一定要遵纪守法。并要向身边的亲人与朋友积极主动地宣传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如何来有效地规避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2.2与教材对话,在解读中接受法治知识

教材是在众多教学资源中最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资源,是专家依据课标和学生认知结构与水平研发的核心材料。政治课堂教学是高中阶段培养法治认知与法治意识素养的主阵地。高中政治教师务必要抓好课堂环节,系统学习、理解和贯彻实施新课标与教学大纲,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培养法治意识素养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努力实现“用教材教”,摒弃“教教材”。课程资源中法治教育案例比比皆是,比如《经济生活》中的纸币、消费者保护、公司经营、劳动者守法与维权、依法纳税、市场秩序、合约精神等等。再如《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党、政府、人大和人大代表等政治主体在法治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高中政治新课标必修三《政治与法治》、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法律与生活》及选修课程《法官与律师》,进一步拓展了法治意识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这要求教师能够通过驾驭教材案例,积极与教材对话,捕捉到法治理性认知的规律,从而精准给予学生理性知识。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科知识教学和法治素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既不唯教材案例、教教材案例,也不走向不用法理教的极端。同时处理好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的关系,通过情境模拟或案例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形成法治认知,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提高用法、护法能力,发展法治意识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栋梁之才。

2.3教学目标设置:把三维目标与提升法治素养有机融合

教师要有意识地做到三维目标设置与树立规则意识、法治素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整合,围绕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把依法治国理念、执法为民理念、公平正义理念、服务大局理念、党的领导理念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提高学生法治思维品质和提升法治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无论是预设环节还是教学生成过程,教师都应有意识渗透法律知识、法治思维和法理价值观,使学生在识记和理解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常识时,在涵养法治思维和理性精神、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和理性精神的过程和方法中提升法治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植入青少年的内心,潜移默化地指引学生生活实践的行动方向。

2.4创设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体会法律知识

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法治意识是政治核心素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在政治课堂教学当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构建起自身正确的法治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通过创设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与掌握法律知识,并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法治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神奇的货币》一课时,在教学内容当中主要讲述了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而教师可以较好地拓展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涉及到货币的违法犯罪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非法伪造假货币、非法持有与使用假币;(2)涉及到非法“洗钱”;(3)涉及到现金、信用卡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4)涉及到非法“炒汇”的犯罪行为。教师可为学生创设“金融犯罪实录”的教学情境,通过“伪造货币”“金融诈骗”“正义的审判”等几个法治教学剧,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来演出这几个法治教学剧,并通过“正义的审判”,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认知与了解不同的金融犯罪,最终被按照法律条规接受法律的审判!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从而在政治课堂的教学当中,有效地渗透了法治教育,进一步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结语

总之,要在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要把握法治素养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要求,探索“情境—活动—体验”的法治教育新模式,把三维目标与提升法治素养有机融合,挖掘课程资源中蕴含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思想,综合运用知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行为评价。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公平正义理念、服务大局理念和法治价值观的现代好学生,培养出有规则意识、法治素养和家国情怀的现代好公民。

参考文献

[1]何大荣.高中政治课堂学生法制意识培育方法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7(02).

[2]陈哲远.高中政治课渗透法治意识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9).

[3]马晓刚.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探赜[J].成才之路,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