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龄化、女性化背景下南通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3

农村老龄化、女性化背景下南通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王亚军 张博茹 王逍逍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07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老龄化女性化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深入探讨,文章分析南通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特点及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不利因素,遵循战略实施阻力最小的路线图,研究相关政策安排,提出南通市乡村振兴战略路径,以期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老龄化、女性化、南通、乡村振兴

引言

江苏省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江苏省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为14.03%,南通市是江苏省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当前,南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变化是否有利于南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深入分析,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为出发点,探索在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老龄化、女性化的趋势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影响,探讨南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强农路径,相关结论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三农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支农政策提供相应的实践支持。

一、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充分认识到我国城乡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充分理解当代三农问题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农村复兴战略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改进,是能够引领我国“三农”工作新纪元的指导思想。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相较于之前的农村复兴战略,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历史性变化,符合新时代我国国情。

二、南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现状

建国至今,南通市农业人口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1949年到1982年农业人口数量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农村人口从1949年的430.18万人增长到1982年的672.77万人,达到峰值,从1982年之后农业人口的数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农村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农业人口大体相同,农村劳动力在1949至1991年基本处于逐年增长区间,农村劳动力从1949年的227.75万上升到1991年的408.48万人,达到峰值。在此之后,农村劳动力同样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农业人口降至531.94万人,而农村劳动力人口降至369.19万人,农业人口数量的下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近年来南通人口老龄化相比较于全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显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全国与南通市人口老龄化调查表 单位:万人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全国老龄化人口

13775

14434

15003

15831

16600

全国人口

136782

137462

138271

139008

139538

全国老龄化比例

10.07%

10.50%

10.85%

11.39%

11.90%

南通市老龄化人口

133.1

136

140.22

147

153.72

南通市总人口

729.8

730

730.2

730.5

731

南通市老龄化比例

18.24%

18.63%

19.20%

20.12%

21.03%

图1全国与南通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对比图

5ef3161de0a3a_html_95df09e380a9d862.gif

由表1、图1可知,从2014年到2018年,全国老龄化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10.07%上涨到11.90%;南通市老龄人口占南通市总人口的比例从8.24%上涨到21.03%。五年来全国老龄化占比上升了1.83%,南通市老龄化占比上升了2.79%,南通市老龄化人口的上升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老龄化的上涨速度,南通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

三、农村老龄化、女性化对南通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农业技术进步的“替代效应”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的“弱质化效应”催生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的重体力劳动大部分都由机械来完成,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只要学会了机械操作,不管性别不论年龄,农业生产的效率几乎一样,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村老龄化与女性化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不利影响。

(2)性别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家庭“分工效应”

乔根森的“农业剩余”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都认为“男耕女织”到“男工女耕"的转变,是农业劳动力性别替代的结果。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背景下农村年轻男性劳动力大规模非农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女性化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家庭基于性别比较优势的理性决策。家庭年轻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带来的家庭收入增长远高于女性务农所带来的农业劳动率降低对家庭收入下降的影响,整体上促进了农村家庭收入的较快增长。

如表2所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在家庭理性决策的基础上,2010-2018年南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表2 2010-2018年南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及增长率概况

年份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收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

2010 

9914

14.01%

21825

12.10%

2011 

11730

14.42%

24757

13.43%

2012 

13231

12.80%

27912

12.74%

2013 

14268

11.50%

30641

9.78%

2014 

15821

10.88%

33374

8.92%

2015 

17267

9.14%

36291

8.74%

2016 

18741

8.54%

39247

8.15%

2017

20472

9.2%

42756

8.9%

2018

22369

9.3%

46321

8.3%

图2:2010-2018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对比图

5ef3161de0a3a_html_b939c844de53c612.gif

图3: 2010-2018年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对比图

5ef3161de0a3a_html_db3822cabedc8110.gif

(二)不利影响

(1)乡村振兴人才的缺失

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非农就业收入的吸引,大量的农村适龄的青壮劳动力越来越多的选择进城非农就业,直接导致农村农业经营人才的大量流失,留在农村的老龄和女性人口,身体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聚集。老龄化、女性化程度加快的农村,人才不断流失,由于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外部人才与资本不太可能会自动流入,从而导致乡村振兴人才缺口变得越来越大,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

(2)阻碍农村区域的产业转型与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产业的集聚与发展,首先就需要人才集聚。南通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由于第二、第三产业技术进步较快,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回报也远高于第一产业,大量农村人才流向第二产业和高端的第三产业,这就导致农业人才进一步匮乏。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造成较大的阻力,南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会势必影响南通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供应,影响农村社会投资资金的供给,阻碍着南通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和升级。

(3)城乡差距的扩大

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市老龄化的程度更严重,这会进一步加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如图2图3所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在不断走低,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这就导致农村的年轻农业劳动力更希望到城市就业,同时加剧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地区对养老、医疗保险的需求增加,而现有的基础设施还满足不了这个需求,这将会扩大城乡养老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差距;农村在环境建设、乡村治理方面,缺乏先进的理念,同时由于农村分散居住,导致农村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改善。

四、推进南通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一)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资,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前需要加农村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强农村智慧校园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储备合适的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可以从乡村管理型人才、职业农民型人才、专业技术性人才、乡土型人才四大类型,全面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乡村振兴的人才除了农村社区自我培养,更需要完善专业人才招录培育机制,引进乡村振兴急需的人才,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强化对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的激励。

(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服务

随着乡村老年人口的增加,乡村需要更便利的、优良的社区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目前多数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还是不够完善的,这样也就让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南通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基础服务的投入,让农村人口真正实现老有所依,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生活质量,同时南通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劳动者提供相关市场信息,尽量减小农村家庭经营决策盲目性,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乡村振兴成为南通GDP过万亿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农村区域产业转型与振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的加快,加上南通农村人口老龄化、女性化趋势加深,南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化、市内市场向市外市场的拓展,做好农产品深加工,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大力发展南通地区特色农业、科技农业、规模农业,提高“乡村振兴”的科技含量,增加南通农民的收入。依靠南通乡村沿江靠海的特色,加快“一村一品”建设,把南通农村独有资源变为特色产品,把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成为推进南通乡村振兴的良好渠道,实现南通农村资源优势向地区产业优势的转变,产业优势到地区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南通农村社区的发展,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目标。

参考文献

[1]《江苏省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http://wjw.jiangsu.gov.cn/art/2019/10/28/art_7290_8745784.html

[2]张洁云.乡村振兴背景下南通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江南论坛,2018(09)

[3]周莉雅,李晓清.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江苏乡村产业振兴问题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9(04)

[4]季培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南方农业,2018(09)

[5]俞乃畅.农业供给侧改革下 “一村一品”发展现状、 问题与对策.[J].区域与城市经济,2018(09)

[6]黄元宰.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六个现实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9(06)

作者简介: 王亚军(1981-),男,江苏如皋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农业经济。张博茹(1998-),王逍逍(1998-)南通职业大学学生。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1952021Y),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JA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