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乐美活动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3

浅谈和乐美活动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

陈为

成都市龙泉驿区跃进小学

摘要:

欣赏·评述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术教学有深远的意义,同时欣赏·评述课程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欣赏课程避之不及。本文主要论述如何运用我校推行的和乐美活动乐学法来提升小学美术欣赏课堂的效率。使学生在自主乐学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开阔创新思维、拓展艺术视野、提升合作效率,从而达到升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目的。

关键字:小学美术 活动教学法 欣赏·评述

正文: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现状

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书法、民间艺术等,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由于儿童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瓶颈。欣赏美术作品时,他们常常运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作品的好坏,这显然是缺少美术鉴赏能力的表现。在很多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部分教师还是采用单一讲授法来组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自己台上讲的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状况比比皆是,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和陶冶艺术情操的基本作用。

二、和乐美活动乐学法的定义

和乐美活动乐学法是我校在坚持和乐美教育理念下催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师根据和谐探究的教学要求和学生乐于发现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和谐研究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凭自主参与课堂,通过讨论、游戏、实践等去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和乐美活动教学法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讲授形式学习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自主探究学习并将获取的知识乐于展示在大家面前。和乐美活动教学法教育理念创新开放,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模式灵活有序,具有重要意义的存在价值。

三、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欣赏.评述是小学新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其审美意识和审美品位的提升。美术欣赏可以分为表层欣赏和里层欣赏,表层欣赏是一种直观感受,里层欣赏则是结合作者创作的历史环境和生活环境运用美术语言理解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组成方面,也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在小学学段,通过美术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开阔艺术视野,丰富美术知识,还可以提升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评述则更多地需要学生从文化、艺术特征方面用美术形式语言将作品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并且与他人交流传播。

1、提升审美趣味

美术欣赏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性,通过对不同类型作品的欣赏,小学生可以了解风格迥异的艺术风格,区分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最初很多孩子只会用像或不像来评价作品的好坏,在经过长期的美术欣赏课程学习之后,他们可以简略地用美术语言从构图运用、色彩倾向、情感表达等说出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在不断地艺术熏陶中逐渐形成对美术作品内化的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趣味

2、发展形象能力

美术作品的种类有很多,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建筑、雕塑、民间艺术等等。学生们在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时候首先通过视觉直观感受作品带给他们的第一印象,然后再深入地探究作品蕴含的一些深层含义:比如创作动机、历史背景、隐射表达。在这些深层次的探究中,他们一定会展开创新的翅膀去想象作者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仿佛置身其中重温整个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创新思维得到激发。

3、培养爱国情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艺术遗产更是博大精深。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当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比如青铜、漆器、水墨画等我国独有的艺术种类以及让世界都叹为观止的长城、石窟、陶俑等艺术作品,这时作为一名中国小学生,孩子们心中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4、了解风俗文化

美术作品如同一部人类文明3D发展史,一幅幅作品记录着每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服饰特征、文化底蕴。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的解析,获得当时社会风土人情的第一手直观资料,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通过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从侧面如实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俗文化。

5、强化榜样作用

黑格尔说过:“理想的人物不仅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由此可见,榜样是弘扬正能量的一剂良药。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精神引领。美术欣赏课程中不管是作品的作者或是作品里面的主人公都有我们数不尽的榜样和英雄,孩子们从对艺术作品的赞叹到对作者的精神崇拜都体现着榜样的强大正面作用。

四、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应用和乐美活动型教学法的优势

美术鉴赏课程的优势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小学生处在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培养时期,因此小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培养。但是由于欣赏课程相较造型表现、综合探究等这些课程对于孩子们而言多一份枯燥性,相信处在一线教学的美术老师对于欣赏课程都是趑趄不前。经过不断的尝试之后,我发现运用和乐美活动型教学法可以让原本乏味的欣赏课程变得生机焕发。

(一)、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美术课堂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欣赏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课程中又涉及众多美术专业术语、技法讨论以及情感分析。由于小学生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阶段性发展规律,他们更喜欢具有操作性的绘画课程和具有动手性的手工课程,对欣赏评价类型的课程则很容易提不起兴趣。因此提升学习兴趣是美术欣赏课堂当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教学环节。在长期教学实践之中我发现运用和乐美活动活动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课堂之中活动教学法表现为摒弃传统说教模式,运用游戏、情景、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研究,达到乐学的目的。比如《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中,我提前让孩子们利用周末或假期走进博物馆寻找你心中最美的民间艺术作品,将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用照片记录下来。在正式上课时,我将孩子们的照片打印出来,举办一场“寻找最美民间艺术品”小型演讲。在演讲中,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说着自己喜欢的剪纸作品、皮影作品、面具、民族服饰等等。这时虽然他们用稚嫩的言语描述喜欢它们的原因,但是我却觉得孩子们俨然一个个犀利的美术评论家,课堂中精彩言论此起彼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反升。我在旁边静静的做一个倾听者、旁观者,课尾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进行总结归纳。一节乏味的欣赏课因为一场小型演讲而激趣无数,孩子们通过和乐美活动教学法轻松而自主的获取了美术欣赏能力。

(二)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人将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重新组合成某种新形象的过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应该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学生想象力和表达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拔高。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美术欣赏课中也需要想象力为其添砖加瓦,而想象力的培养其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推行的和乐美活动教学法就能让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程当中充分发展创新思维。在欣赏梵高名画《鸢尾花》时,先让学生相互探讨大师梵高的生平故,孩子们对他为什么割耳、为什么进疯人院、为什么郁郁不得志等问题讨论得十分激烈,接着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校园中寻找和画中相似的花朵,在室外他们四处寻找和鸢尾花类的影子。在寻找中,有孩子发出这样的言论:“我知道了为什么梵高所画的鸢尾花中只有一朵白色的花孤独的在画面后面,因为那朵白色的花就犹如梵高自己,孤寂而落寞,满腹抱负作品却不被世人接受!”其实鸢尾花是梵高在他自杀死亡的前一年所画的一系列作品,在他后期作品里表现出来的高度紧张。鸢尾花也被梵高称为是他的“精神病的避雷针”,他认为鸢尾花能够保持他自己继续疯狂的作画精神支柱。运用和乐美活动教学法就是能如此高效精准的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自主抓住如何去欣赏画作的精髓,快速提高审美能力,并且对于画作构图、色彩的分析都有促进作用。

(三)、拓宽艺术视野

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之所以教师对其敬而远之,在于学生的艺术视野狭窄,对于艺术知识的储备不尽完善,人文素养欠缺,所以大部分小学美术欣赏课都有老师台上激情飞扬,台下学生不会所云的情况存在。如何快精准地让师生获取欣赏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飞天》一课中,单纯的利用图片、音乐进行展示教学已经很难让学生充分理解石窟壁画艺术的精髓。这时运用活动乐学法就可以轻松打破这一困境:将学生带到四周提前挂满飞天长幅绘画的美术教室中,熄灭教室主光源留下微弱灯光,营造类似于洞窟般的实体环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感受石窟艺术,他们自然会对石窟壁画的来源、发展、衰落充满好奇,在情境中去探索石窟壁画。顺势师生共同探究:石窟壁画题材多源自于佛教经变故事,神话传说中一个善歌,一个善舞的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化为飞天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壁画当中。为了使飞天呈现出真实飞翔在天空中的视觉感受,画面中人物以扭腰曲臂和衣带飘舞来表现自然灵动的美感。飞天的动态美体现在身形体态和衣服裙带的动态上。飞天运用莼菜条式的线条将婀娜的身形和飘逸的衣带充分体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课堂需要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在乐中学,探究美发现美。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快速拓宽视野,掌握不同艺 术作品的特色,提升审美情趣。

(四)、提高合作效率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充分结合,与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相契合。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但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之中,小组合作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存在留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当中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乐于发现、乐于探究、乐于展示、拓展寻美的能力?活动乐学法可以精准地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中将小组合作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达到组内探究,分工明确、合作展示的目的。在《材质的美》这一课中,打破传统的分组模式,运用“鉴赏小学院”将学生按材质分成纸张、布艺、金属、玻璃、木头、陶瓷等小组,通过鉴赏的流程按照“观”、“品”、“悟”来开展教学活动,活动中每个小组做到人人参与、分工明确,书记员、观察员、讨论员、记录员各司其职。以组为单位完成问卷和艺术品鉴定书并结合艺术品的周围环境或精神内涵来表达艺术品的材质之美的感受。整个课堂犹如一场精彩纷呈的鉴赏辩论会,各组各抒己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乐学的氛围凸显。

参考文献:

[1] 郑万余.有效互动智慧生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78-78.

[2] 董国栋.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 任乃春.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师).2011(12)

[4] 范文艳.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5] 张亚军.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