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程统整下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9
/ 2

浅析课程统整下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尚卫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江苏省苏州 215021

摘要:课程统整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习内容进行融合,通过聚焦课程的统整,构建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歌唱。歌唱是中小学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乐于学习的表现艺术。能否把一首作品完整的呈现,学生的歌唱能力很重要。本文主要谈一谈在课程统整下学生歌唱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课程统整、歌唱、有效措施。

课程统整是统整学科与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同时也是学科间内部的单项整合,通过课程的统整建构一个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课程的统整,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的学习,那么在课程统整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呢?

音准练习

歌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发出美好的声音是每一位歌唱者的追求。想要拥有美好的声音,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发生方法,还有一些演唱的技巧训练。它包括音高、节奏、音准、乐感等。这些都是学生歌唱的基础,同时也是唱好歌必不可少的“技巧”。在音准的练习中,每一节音乐课的开始,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发生练习。通过钢琴弹奏出简单的发声练习,如:2/4 1 2 I 3 4 I 5 — I 5 4 I 3 2 I 1— I 。通过音阶的练习,对于学生音准练习有较好的效果。唱名手势的运用是很好的选择,柯达伊的唱名教学法,相对关系唱名法获得较大范围的推广。在每一节的音阶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手势来迅速的掌握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感受特殊音符的倾向性。如音阶中的“mi—fa 、si—do”这两组都是半音关系,学生通过老师的手势可以很直观明显的看出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音准。在最起初音准的练习中,学生可以随着老师的钢琴进行单音的模唱,如:用la来代替进行。在单音掌握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旋律的练习,如65 I43 I21I 1—I。可以用la 来模唱。逐渐地训练学生的“耳朵”,当学生的“耳朵”训练到一定水平的时候,音准自然而然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音准的练习一定要培养学生善于听,也就是“耳朵”是关键。

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同时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学生节奏的训练也是歌唱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离开了节奏是不可能成立的,节奏的紧密还松缓同时也能给乐曲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游戏式的节奏练习

“卡农”在音乐中是轮唱的意思,是复调音乐中的一种形式,在节奏的练习中,老师与学生可以采用卡农式的节奏训练,这样的节奏练习,既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同时也为一些多声部的歌曲做了铺垫。如:老师拍一个节奏型,学生可以随着老师一起拍,但是由于是轮奏,老师要先学生一个小节。学生不仅要学会聆听出老师拍的节奏型,同时还要拍出老师的节奏型。如:

师:2/4 X X I X XX I XX XX I X 0 I

生:2/4 0 0 I X X I X XX I XX XX I X 0 I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它既有时间感、空间感和一定的韵律。通过节奏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内心节拍感,为提升歌唱做好一定的基础。

三、游戏中控制气息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和支持力,也是歌曲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在歌曲的演唱中,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都是靠气息的控制来完成。因此,学会正确的呼吸是演唱歌曲的关键,同时也是形成美好乐音的支柱。在呼吸训练的时候,首先要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尽量让学生尽可能的去放松,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呼吸,舌头放平、软腭上提、肩膀放松等。引导学生打哈欠,这样舌头能够自然放平,肩膀也能够松弛。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仔细看老师的手势,在老师的手势中,教师要做出渐强与渐弱。比如唱一个音“mi”的渐强,老师做好渐强的手势,刚开始的时候声音要弱,后来慢慢地渐强。引导学生要逐渐的加强气息,推动音量,即渐强。在渐强的基础上保持一会,然后在做渐弱的处理。声音的位置一定要保持在一个点上。气息要稳定,音高没有变化。

如:1、3———— I3———— I3———— I3———— I

1、正确的发声与咬字

发声是唱好歌曲的一项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发出美好的声音。在do、re 、 mi 、fa 、sol 、 la 、 si 、do这几个音中,我们发声是会加入几个母音,练习目的是在唱歌的过程中有正确的归韵,能够正确的吐字与咬字。一首歌曲完整的演唱,首先你要让观众听清楚你所唱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正确的发声与咬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歌曲《亲爱的回声》中,最后一句“但你总是那样遥远”。远字的归韵就应当是“u”。正确的发声与咬字不仅给听众是一种美的享受吗,也能够增添作品的魅力。

四、乐感的养成

“乐感”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对音乐的感觉,或是对音乐的感知。乐感具体的来说就是指对音乐艺术上灵敏度、感知度、准确度、理解能力、辨识能力、以及模仿能力。歌唱方面对学生的乐感也是如此。黑格尔曾经说“音乐始终是表现人的情感的。歌唱是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赏析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给人带来的感受。

如在音乐的课堂中,我时常会给学生赏析一些流行流行歌曲,或是和音乐相关的一些节目,欣赏完毕以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如之前北京卫视播放的一档节目《音乐大师课》中周安信小朋友演唱的一首《天之大》,感动了好多观众,在课堂上给学生欣赏,学生看完了都会觉得很感动,很温暖,甚至有的同学也留下了泪水。所以很好的聆听也是培养乐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小结

学生歌唱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掌握一门技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在歌唱的状态下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通过歌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终生热爱音乐的良好情趣。在教学中,正确树立自己作为引导者的位置并正确科学的教学,在必要的时候,关注到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关系。积极发挥歌唱教学的最大的效力,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①蔡锦桂 《浅谈小学合唱训练》 中小学音乐教育

②王华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