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研究

杨乔波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华园小学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摘要:当代美术审美已经不再罕见,培养美术素养和美术艺术已经成为小学美术的重要科目。在时代的不断转变下,美术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对色彩感的研究也越来越热门。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色彩感 小学生 研究

前言

美术老师在重视小学生色彩研究的同时也体现出教育中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小学美术在课程中的地位提升,对课程质量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色彩感的培养也是美术的重要部分,不同的色彩感给予人的视觉体验不同,不同的色彩感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使小学生对色彩有了接触后再往后的培养中提升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的概要

1.1美术教育的概述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在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色彩感的培养能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色彩感的理解和观察,引发小学生对色彩的关注让学生主动去分辨色彩[1]。美术教学就是要在传授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想象力和健康向上的情感价值观。色彩的图像教育能力是让学生在美术培养的欣赏、感受、理解、评价阶段中感受图像蕴含的美,再由美术教育老师引导学生来感受其中的含义,最后形成自己独特感情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

1.2小学美术色彩的概述

小学美术中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视觉感受。他通过对色相、色性等初步的了解对色彩进行搭配,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色彩进行构成。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实现的,美术活动是通过进行连续的练习来达到的[2]。只有让学生拥有独立的思想、自主的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教学理念的落后

首先部分美术教师没有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前固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其次美术教师没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美术感到枯燥、乏味。最后学校对开展美术教育的缺乏,让教师对美术兴趣的培养不重视,让一门课程形如虚设。这样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活跃、不重视,丧失对美术课的兴趣甚至讨厌上美术课。

2.2教学方法的不科学

部分美术教师对本照宣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美术理论知识,重视理论缺少实践。只对美术绘画技巧过多的讲解,给学生绘画的时间比较少。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缺少对美术的理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对美术的理解只停留在绘画的图像与实际一致就是画的好,缺少对美术的技能的掌握,减少对艺术的感受,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美术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

3.1提升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

小学生对色彩的欣赏除了自身对美术的天赋外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在他们想象力的基础上对色彩认识能力和创造色彩能力加以培养,为今后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发展奠定基础。还需要美术教师在传授美术理念的同时注重实践的操作,注意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在欣赏美术、感受美术之后能自主的评价美术。让学生不仅了解美术基础知识还让学生得到时间的锻炼,增强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作为重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加强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提升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在教学课堂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3.2利用美术作品、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好奇、想象力丰富。而美术教育中色彩是关键的环节,学生在欣赏色彩、感受色彩上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在评价色彩上就会受到影响。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就要美术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色彩培养进行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对美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利用课堂上的色彩进行灵活的授课,利用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将梵高、达芬奇、毕加索等名人作品先展示给学生欣赏不要求做评论,先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利用橡皮泥捏造各种事物,比如花园里面有什么,通过学生对花园的观察,分辨花园中事物的形状和色彩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对风景、小动物的绘色进行教学,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整体色彩的感知,对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游戏应用于美术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效率上也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扩大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进行色彩的游戏,美术的多变灵活还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视觉感知中体会到美术色彩的乐趣。比如让学生通过绘画笔对色彩进行不同的搭配,通过接力的方式画出彩虹的颜色;又或者在同一片区域里面谁能画出更多的颜色。将单调的调色活动变成有趣的调色游戏,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调色、配色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促进学生对色彩的掌握。

3.3结合实际生活利用多样教学

现在时代的进步,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多元化的信息。比如音乐、图片等,结合实际生活,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色彩培养。现在的多媒体正在被教育事业所接纳,大部分课堂中都配备了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生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同学展示色彩强烈的图片,让学生在鲜明的色彩冲击下加强对色彩的感受,加强对色彩的记忆,强调色彩的差异,帮助学生调节色彩的色差。比如在认识冷暖色中进行对比,又在各自冷色、暖色中找到色差进行调节。也可以把生活中的水果拿到课堂中来进行颜色的分辨进而重新加强对色彩的认知,对水果进行绘画,要求学生进行不同的配色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进行对色彩认知的培养。比如在认识红色的时候放一些亢奋、激昂的旋律让学生认识红色代表热情、兴奋。又比如采用明朗、跳跃的旋律让学生认识到黄色的鲜明。结合红色和黄色来理解中国国旗色彩搭配的含义,进而加深学生对色彩的感受。通过优美的旋律应道学生对色彩的想象,让学生理解歌曲将色彩融入到音乐背景中使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加快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美术色彩感。

扩充美术教学的鉴赏能力

色彩评价是结合了解色彩、感受色彩后的综合鉴赏分析。在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说出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不去评价学生的观点但要去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美术的氛围里面陶冶自身的艺术情操。所以需要教师选择有内涵的美术作品,并正确的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帮助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的提升。除了对作品的欣赏外观察色彩变化,也是赏析的一种方式。需要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作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色彩分析作品之中表达的感情以此达到赏析的目的。

结语

结合以上内容,通过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对美术的关注程度的提高,如何对学生进行色彩培养是关注的重点。对色彩感的培养不仅是对小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对美术教学的提高。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色彩感的培养,来达到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确定教学方案,是为今后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尹萌.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72.

沈丽娟.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的方法与路径[C].读与写杂志,2019,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