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阿斯伯格症儿童”转化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一个“阿斯伯格症儿童”转化的个案研究

卢柳容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丽江小学

学生背景

小杨,男,7岁,小学二年级,有一位读高中的学霸姐

姐,父母开公司,工作忙。父母在参加小杨幼儿园毕业典礼时,发现他独自在一个角落玩,不会与老师、同学人交往和沟通,先后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和中山三院看过专家,诊断为“阿斯伯格症”。

问题概述

  1、一个不会控制情绪的孩子。小杨情绪容易波动,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大声吵架、打架,而且小杨比同龄孩子长得壮实,力气大,多次把小同学打疼甚至是抓伤脸蛋。

  2、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置若罔闻,不能有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要来到他身边,一对一地重复几次要求,才能按老师指令去做。不认真听讲,常常“屏闭”老师,自行开启“飞行模式”,喜欢在课桌和书本上乱涂鸦。

3、一个心智迟熟的孩子。小杨的心智大约在五岁左右,跟同龄人相比,十分幼稚,动作也笨拙,对于跳绳、折纸、做操等简单任务不能完成。与同学交往有障碍,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成因分析

家庭因素。小杨出生时,他的父母刚成长立公司,处于创

业时期,身心都放在工作上,对于小杨的关注少之又少。照顾小杨长大的是慈祥的外婆,加上是男孙,更是宠爱有加,老人家全心全意地照顾好小杨的温饱,包办一切,饭来身手、衣来张口,这恰恰是让小杨缺失了“动手”能力的训练,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所以,小杨动作笨拙,感统失调,运动协调能力有待慢慢提高。

小杨的姐姐是个学霸,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很强,从不让父母操心。小杨父母也理所当然地以为小杨也会是这样,加上工作忙,缺乏儿童早期教育意识,错过了小杨的最佳敏感教育时期。

2、学校因素。小杨就读的是私立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比较看重学生的安全和温饱,缺乏专业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加上私立幼儿园以盈利为目的,教学杂务繁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关注较少,未能及时发现小杨的问题,更没有及时向家长反馈,以致错过了最佳纠正时期。如果小杨3岁时就能发现他有“阿斯伯格症”的话,及时干预,进行人际交往、行为情绪、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训练,这是很快可以纠正过来的。

四、辅导策略

1、家校合力,齐抓共管

建立微信群,群内不但有小杨的父母,还有各科任老师。每天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会在群内反馈小杨在校的表现,好与不好的都会及时反馈,家长在家知悉,紧密配合学校教育,一起促进小杨成长。

请家长来学校陪读一段时间,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因为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请家长来学校一对一地看管孩子,这样可以更能规范小杨的行为,养成习惯。每次学校举行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如春游、义卖、植树等活动,小杨父母也来当家长义工,既能配合老师工作,又能看管好小杨。

有效家访,传播家庭教育意识。班主任走进小杨的成长家庭,了解他的日常生活,和家长有效沟通,提出正视孩子的问题,要积极面对,在家要紧密配合老师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要有耐心和坚持。

定期到正规医院复诊,接受专业的儿童行为训练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门诊科是看“阿斯伯格症儿童”的权威,小杨会定期到这复诊和进行测试,专家会视情况而调整训练方案,小杨父母也会重视并按医嘱紧密训练孩子。除此以外,每周末小杨都会到专门的儿童行为训练中心上课,小杨父母也会紧密配合老师,每天在家打卡训练孩子,并把练习视频发给老师评价。

坚持使用“行为奖励记录表”

对小杨的具体行为设立明确的奖励或惩罚,奖励的形式可以

是具体物件、活动或是可以换领其它奖励的代币、分数。关鍵是在事前家长和老师跟小杨商量好奖励的设定,同时应确保奖励的都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对他是有吸引力的。

  小杨父母和班主任商量好,将希望小杨出现的良好行为列入表内,亦可加入一些孩子比较容易做到的良好行为作调节;并与孩子商量好可得到的分数或奖励物,最后用表格表示、置于家里显眼位置。鼓励小杨积极地争取分数。实施一段时间后,可适当调整内容。对小杨不良好行。也列表内,并注明相应的负分或惩罚方法。

五、实施效果

在学校、家庭、医院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小杨的学习、生活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会听讲,会按老师指令完成学习任务;和同学友好相处,很少发生吵架、打架的行为了;在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性格也开朗了,会主动跟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相法。

反思与建议

1、家长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教育者只有与家长取得共识,才能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会使家长与学校共唱好学校内外一台戏。小杨父母一直能信任和紧密配合老师和专家,正视孩子的问题,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行为、生活都坚持在家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所以小杨进步很大。父母的用心付出,一定能换来孩子的成长。

  2、抓反复、反复抓。教育“阿斯伯格症儿童”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允许反复,在反复中坚持教育,在反复中吸取教训,循循善诱。长其善,救其失;扬其长,促其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案例中的小杨父母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出现反复时,坚持使用“家庭代币制”,并根据小杨的实际表现,不断修改“行为奖励记录表”和亲子合约等,持之以恒地记录和应用,并在培养和管理小杨的过程中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每一周进行小结,这些都给医院里的专家复诊时提供了有效的素材,也给行为培训中心的老师提供了教育参考。

3、理解和容忍。我们教育者和家长首先必须理解阿斯伯格症儿童,通过网络和书籍获取有关的知识,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明白到小杨的问题行为不是有意调皮捣蛋、不是智力落后,而是他们天生的一个特别大脑,带着明显的问题行为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天生禀赋。接着我们也学会容忍小杨,对于违反纪律的时候,我们给予事先的警示、私下的交谈,以及商量制定规则,这比大声呵斥、打骂的教育方式好得多。

4、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均衡发展的,阿斯伯格症的孩子在不均衡方面更加突出,如果是强迫性学习的效果常常是适得其反。但阿斯伯格症儿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别能力的,这些能力的发现通常依靠家长的敏感和平静的心态。案例中的小杨父母发现孩子对棋类十分有兴趣,而且能静静地自已左手跟右手下棋,就给他在课外报了围棋和象棋这两个兴趣提高班,小杨拥有自己的特长也变得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