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9
/ 1

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李娟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御花苑外国语学校,广东 东莞 523000

万以内的加法(2)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的加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本册第二单元已经接触过竖式计算,并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列出竖式。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练习的量不够,形式不多。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且形式要多样,如计算、辨析、选择等,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第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主要体现在:

1.列竖式时题目数字抄错而导致计算错误;

2.该进位的没进位,不该进位的又乱进位,忘记加上进位的“1”或没有进位也加上“1”;

3.横式得数漏写;

4.个别学生在计算两位数加三位数时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教学的重难点在于: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对结果进行验算。因此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利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将旧知转化成新知。

  教学时,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尝试、讨论,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发挥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的是:在学生说出算式:445+298时,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笔算,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做法,最后汇报,老师点评。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功感,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有积极性和期待性。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角度入手。

数学计算往往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建立模型。教学中我从实际问题引出计算,并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学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用这些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知识拓展延申

本节课知识点相对简单,所以提供知识的拓展是必须的。而本节课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对连续进位,变式练习,四位数乃至多位数的计算相应的提点,让学生知识点的宽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的提高。在现在大的教育背景下,需要全民阅读,因此,在设计拓展题目时我还特意安排了一道实际生活中问题,需要学生先阅读题目的大量信息,并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教学上的不足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连续进位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但是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因此,本节课在算理方面没有重点讲到,这是我需要必进的一个地方,特别是对后进生,这样会让他们更清晰的掌握算法。

小组合作的形式非常好,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体看上去有些混乱,没有条理,主要是没有非常明确每一名学员的任务,小组长的带头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个别后进生没有机会表现,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一开始的设计都非常不错,由复习让学生说出了笔算加法的法则,并板书出来。在新授结束,总结的做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计算时先看清数,再仔细加,进位“1”要写,这些不应该板书在法则的旁边,可以板书在两个竖式的右边,或是直接不板书,只是提高学生就可以。 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节奏慢的局面。而且部分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自己都会,就没有用心的听讲,导致计算过程中以前怎么错的现在还是这么错的,特别是在对向前进 “1”的处理,不是多加一次,就是忘记加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的好。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从备课时每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到教学设计时的每一个细节,到最后的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验。这也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懈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