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宋学法

宋学法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第一初级中学262717

中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利用语文教学对中学生进行精神哺育,夯实思想、品德、文化的基石至关重要,也是能否提高中学生文化品位、发展中学生健康个性、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工具。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其中。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因此,语文心理素质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为例,这篇讲演激昂慷慨,爱憎分明,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高尚品质和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和胜利充满信心的坚定态度。教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讲演本身的特点,首先搞好范读,力求逼真地扮演好讲演者的角色,表现出讲演者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可在强调学生课外反复阅读,仔细体味,做好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举行演讲比赛;然后,教师再适时请学生谈理想、谈信念、谈人生。这样育人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造就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育人的“枢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说理育人时,力求渗而有度、透而有力,使学生“闻而知味,吃而识味”。比如《俭以养德》一文,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提倡节俭的观点。教师应把握中心论点、分析文章的层次入手深挖教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本身的育人优势、心理优势,深入浅出地讲清文章所要阐明的道理;而且可以联系学生“吃零食、扔馒头”的摆阔气的心理,指出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与本文背道而驰的浪费性行为。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己找差距、谈体会,因势利导进行育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有利于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文的命题和讲评也是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命题指导学生写作并进行讲评。仍以《俭以养德》一文为例,教师在授完本课后,为巩固育人效果,可适时布置一篇材料作文:“近年来,高消费之风刮进了校园,有的中学生追求吃高级食品、喝高档饮料、穿名牌服装,并视此为时髦和潇洒。”要求学生针对这一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这样做,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正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常的消费心理。

要激发学生创造生活美。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说,学生创造生活美主要体现在写作上。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有的觉得生活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写作起来文思泉涌,或扬清,或激浊,挥洒自如;有的觉得生活平淡无奇,索然寡味;有的甚至感到生活时时是黑暗、处处是丑恶,要他们作起文来,那艰难、那痛苦就不言而喻了。我认为写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学生心中有无对生活美的发现、是否有表现美的欲望。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都没发现美在哪里的人,能在他的作品里描写出生活的美来;同样,一个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也不可能在作品里抒写出让读者激动不已的情感来。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淋漓尽致地创造生活美,关键要学生有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做生活的主人,不做生活的旁观者,即善于用美的眼光去审视生活、领悟生活。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善思索的阶段,对生活开始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因为受到自身阅历、学识水平、思维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得出的结论有时往往有偏激或偏颇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此时如能用科学方法加以引导,无疑像在学生跋涉生活的途中竖起一座座路标。如口头作文法、命题讨论法、一题多做法,让学生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生活哲理,懂得生活是复杂的,原本就是真善美、假丑恶的交织与较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崇尚真善美,鄙视假丑恶,并把它形诸笔端。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生活美的创造者。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其能力增长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语文教学也要承担这个责任。我在教学中经常搞活动,开展竞赛,如课前5分钟讲演、普通话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首先肯定自我,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避免因失败而产生自卑心理,都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内外活动,既能给学生提供建立人际关系的场所,又能在实践中增进交流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优势,教会学生社交技巧,经常举办如辩论、参观访问、专题交流等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把握自己,合群而不孤僻,真诚而不冷漠,自信而不自卑,宽容而不偏执,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心理教育这块阵地。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融入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去,融入真情,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榜样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