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回归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张红翠

张红翠山东省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256800

前几天县教育局来我校视导,跟随听了一节语文课,觉得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同学们热情出奇的高涨,心想这节课一定会获得好评。可是专家一评,才发现问题:好好的一节课,能说是综合实践课,能说是心理咨询课,就是离语文课太远太远,语文课堂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语文味”。

那么,具体到一堂课,怎样来体现“语文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计要备出“语文味”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力”。所谓“大处着眼”,就是教师拿到一篇课文,要站到一定的高度来审视它,既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又要从民族文化的高度来挖掘。如教学《再塑生命》时,我通过反复查阅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最让他们感动的情节。这样准备充分了,情感铺垫够了,课堂就能出彩。

二、课堂教学要上出“语文味”

首先,教师自身应拥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其次,评价语言要充满“语文味”。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饱学,而且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善于运用精妙的语言去化解课堂中的尴尬。如教学《江城子》时,对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我激情评价道:“情动于心而溢于口,满腔热情,满腔感慨,读得太棒了。”而当学生集体朗读缺少气势时,我则幽默地来了一句:“此时的苏轼想睡觉了吧?”学生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一改软绵绵的声调。

再次,课堂互动应洋溢“语文味”。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语文课堂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在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认认真真地说、扎扎实实地读、随心所欲地写、淋漓尽致地思”。

最后,课堂品读要凸显“语文味”。读是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朗读时应凸显“语文味”。如教学《满井游记》时,我紧扣“读”,按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赏美景、读出自己四个步骤组织教学。这种由浅入深、从音到字到文意把握到重点美句欣赏最后用自己习得的体验谈谈课文情感内蕴的读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作业布置要体现“语文味”

先看以下两道家庭作业题:

作业题一:学习《金色花》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帮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

作业题二:学完《我的叔叔于勒》,教师让学生回家用彩色笔描画于勒的肖像。

语文作业题显然成了地道的思想政治作业和美术作业。笔者认为,语文作业自有它的特点,教师应在“语”和“文”两字上做文章,不要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使语文作业变味。其实,对于作业题一,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亲情活动结束后,用文字把活动的过程、感悟表述出来;或让学生运用比喻写一组句子,表现“父爱”、“母爱”或“感谢父母之爱”的主题等。对于作业题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于勒的外貌,以体现他内心深处的悲伤和落魄;或在原来的题目后补上一句话——结合文章内容在你描画的肖像旁边附上一段话,说说你这样描画的理由。这样,游离于语文之外的语文作业就回归到了语文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味”

1.综合性活动课要营造“语文的世界”。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种书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广告、店名招牌等都包含着不同的语文元素,我们可以以此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和语文事件,关注本土文化,在厚重的本土文化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如在“背起行囊走四方”的活动中,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介绍各地风景的影片,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导游词之类的表达练习;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文化苦旅》、《我钻进了金字塔》等文学作品。

2.综合性活动课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训练。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因此,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中,不忘积累语言这个根本,才能体现十足的“语文味”。

3.综合性活动中要善于捕捉独特情感。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具有“人情味”。在综合活动构想中,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课程资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如“献给母亲的歌”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敞开心扉,感受母爱的伟大。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1)道不尽的母爱:让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一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然后让他们将找到的内容整理到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上,并写上简明的文字说明,内容包括你为什么选择它、这一内容何处打动了你、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等。(2)照片背后的母亲:①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让母亲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②根据采访日记整理采访过程。(3)报得三春晖:①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②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表达自己心声的话。

这样三个层面的设计,促使学生以阅读体验、欣赏交流等形式传递信息,通过语言展现了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悟。

总之,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教师应始终坚守自己的田地,把语文教得实在一些,把“语文味”教得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