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六班的21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高一六班的21克

孙晓波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孙晓波

汤勇老师在《致教育》一书中说“文化是最大的魅力,是最深刻的内涵,是最有效的教化。曾有人测量,当一个人死亡的瞬间,他的体重会减少21克,于是有人说,人的灵魂可能是21克。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根据,我们姑且不论,但无疑的是,就是这关键的21克,让人成了一个奇特的生命体。”校园文化就是校园里的21克。

书中关于校园文化的论述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高一六班的班主任,管理着51个人的班级,我的班级文化是什么?高一六班的21克是什么?如果说有文化的校园是师生生活的花园,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是师生的精神家园;那么,有文化的班级就是一个温馨的房间,是一个甜蜜的家,是让51名同学留恋和找到归属的地方。

班级文化就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师生共同凝造出来的品格和意志,是一个班级独有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磁场,会让每一个学生良性发展,健康成长。

一、教室环境文化

从早晨7:25到晚上10:10分,除去休息时间,每一个学生待在教室里的时间足足有13个小时,教室不仅仅是上课的地方,还要成为一个让每位学生找到归属感的温馨所在。开学之初,每个值日小组第一次做值日的时候,我都陪到最后。扫地、拖地、擦黑板、整理柜面、花草护理,让每一位负责的同学和卫生委员了解每一项工作合格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学期过后,班级卫生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准,黑板总是擦的干净彻底。洁净卫生的环境是教室文化的硬件。

教室环境文化要有班级的特色。六班的教室墙上有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一张是北京地图。仔细看,这两张地图又不是普通的地图,中国地图上面用红色的旗帜贴纸标注了每一个同学来自的省市区域,北京地图上标注了北京市同学所来自的不同区,还有每次大课堂活动所参观和了解的地方。因为三分之二的同学来自于不同省市,这样的两张地图是为了帮助大家互相了解,做到心中有他人;也让外地的同学对于北京能够更快熟悉起来。

二、班级管理文化

如果说教室环境文化是“硬”文化,那么班级管理文化就是“软”文化。而它“软”中有力,能够影响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业水平,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每一个六班的孩子都熟悉这八个字---自我管理,终身发展。这是第一节班会课上,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班级管理理念。自我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自我约束,自我节制。拥有较强自律的人,意志品格较强,做事有毅力,成功几率也更高。虽然高中阶段只有三年,但却是为将来人生打下重要基础的阶段,现代社会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知识焦虑,因此,没有谁敢说自己“学完了,学成了”,想要不被社会淘汰,就要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自律就是终身发展的保障。接受了这个观点,在纪律上每一位同学对自己就会有相应的要求,就会从“老师要我怎样怎样”变成“我要怎样怎样”,这是被动变为主动的过程,也是鸡蛋从内部打破成为生命的过程。

当然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完全依赖于自觉是不现实的。六班没有班规,却有一套积分银行章程。当然,这并非我的原创,而是在《班主任杂志》上读到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梁岗老师将学校的量化制度变通地转化为“积分银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拥有自主权。

六班的班级文化还有另外一组关键词“尊重、自由”。汤勇老师在他的书中说“教育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教育者眼中有人,只需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只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有灵魂的个体对待,只需要给他们应有的尊重,教育就会真实而有效。”

每隔一两个月,六班的信息栏里面会贴出一张空白的座次表,每一位同学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座位和同桌,一周之内,经过同学内部协商,基本全班的座位都能够安排好,也都皆大欢喜。而何时换座位也由同学们决定。每周一的班会除了学校制定的主题之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班会上进行讨论和发言。他们自己制定话题,自己选择主持人,自己设计班会流程,自己表达意见。高一上半学期,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班会话题有“男孩女孩,做更好的自己”、“2017回顾?感恩?展望”等。作为班主任,起到的作用无非是帮助把握话题的适宜性和提出相应的建议。而学生每次自主进行的班会总让我感觉耳目一新,很多人的发言让我对TA有了更深的认识。除了座次和班会之外,班级的每一位班委、课代表、舍长,包括其他工作的承担者,全部由学生自主选出或者主动承担,班主任绝无委派和内定之“嫌”,学生为班级做出选择。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志是班级形成“自由”风气的基础,这里的自由不是散漫无组织,而是学生有表达的空间,有发挥的余地,有选择的机会。

寒假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记录一件寒假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开学之后的第一节班会上,任何同学都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班的梁言同学用精心准备的PPT给大家讲述了她假期期间随父亲进行精准扶贫的经历。通过展示大山里的贫苦家庭和讲述他们不同的际遇,大家不时陷入沉默和惊讶,课堂氛围也凝重起来,平日里生活无忧的他们为大山里还有这样生活困苦的人唏嘘不已,也对自己产生反思。当我们把舞台交给孩子,我们会欣赏到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而如何抓住时机搭建各种舞台,放心的将舞台交出,是考验每位班主任每位老师的问题。

汤勇老师在文中说“任何一所学校,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学校,校园有了自己的文化基因,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学校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学校里任何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只要给它烙上文化的印记,就会远远超出其本身的一切,最终给师生传达的是一种博爱的精神,一种严于律己的道德要求,一种高雅的行为准则。”

六班的班级文化还在长成和发育,这21克还在凝练自己的特色和深度,希望每一位六班人能拥有博爱精神、严以律己的道德要求和高雅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