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楼,感悟人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品读红楼,感悟人性

胡天佑

——浅谈阅读《红楼梦》对中学生写作的借鉴

◆胡天佑山东省日照第二实验中学276800

摘要:从人性的角度品读《红楼梦》,为中学生写作提供借鉴,在立意上凸显人性光芒光辉,从人性的美、丑以及复杂性上树立写作的主旨。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人性之美人性之暗人性之杂

《红楼梦》融儒释道为一身,集诸子百家之长,如高山一座,仰而弥高,不可窥其顶峰。自问世以来,各种书评铺天盖地,门派林立。各家角度不同,所以难免有盲人摸象、持蠡测海之嫌。想真正走进其中,只能算是管孔窥豹,略见一斑而已。现只从语文教师的身份角度,从人性的角度,简单肤浅地谈点个人悟读红楼、体验写作的管见。

一江明月碧琉璃——人性之美

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自古至今喋喋不止,仅儒家就有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恶之别,更不用提其它学派甚或是中外的差异。但抛开抽象的概念之争,真正返本求源、审视人性,就会发现人性中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即使跨越今古、纵览中外也总能发现其中的共性元素。

阅读红楼一书,我们就不能不提贾宝玉。在父亲眼里,他是祸胎孽障;在外人眼中,他是个怪人。但贾宝玉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平等意识。在他眼中万物平等,都是有生命的,而生命都值得尊重,所以他能和燕子、鱼、星星、月亮等对话。作为贾府里的贵族公子,养尊处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从来都是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第41回,刘姥姥在栊翠庵吃茶,妙玉嫌脏要将刘姥姥用过的茶具扔掉,而贾宝玉却非常留心,劝说妙玉将茶具送给刘姥姥,以便让其卖掉度日。

妙玉作为出家人,却有分别相,所谓“云空未必空”;而贾宝玉作为一个贵族公子,心境却达到了佛教上的上乘境界,难怪王国维说他是个未成形的基督,也就是说他具有非同一般的慈悲心。用佛教《金刚经》的理论说,即是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分别相。

《红楼梦》在表现人性之美方面为写作做了最好的典范,这给初中学生写作的启示是:写作应该首先展示人性中美的方面,诸如善良、怜悯、宽容、正直、积极、仁爱、乐观、友爱、谦逊、诚信等品质,避免写一些假、大、空的主题。

一片幽情冷处浓——人性之暗

《红楼梦》在人性的塑造上,既能体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同时也能揭示人性阴暗的一面,使人物的性格更加栩栩如生。比如书中的王熙凤,作为具备法家思想的贾府总经理,她泼辣张扬,惯于见风使舵、巧言令色,对贾母、王夫人等贾府上层人物百般奉承,但待下刻薄寡恩。她统管偌大的贾府数百口之众,高高在上,显示出作为法家的权术手段。

后世研究红学的人把她与曹操相提并论,都是“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第15回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这种蔑视一切神灵、胆大妄为真是让人毛骨悚然。孔子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因为敬畏,我们常怀恭敬之心;因为倨傲,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藐视一切,妄图征服一切。最终王熙凤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在指导初中生写作时,当然首先要弘扬主旋律,赞颂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但有的时候,适当地描写人性的另一面,反而给人更真实的效果。就像《西游记》中的八戒一样,贪吃懒惰好色,但是我们却很喜欢他,因为我们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很多印痕,他真实,所以可爱。

一川松竹任横斜——人性之杂

王阳明在天泉论道时曾说,无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其实人身上善恶往往是同时兼有且相互转化的,不能用朴素的二分法来评判一个人是好人或是坏人。人性是复杂的,正如钻石的棱角,越多越熠熠生辉。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写道:“英雄并非就没有卑劣的情操,只不过他们没有被卑劣的情操所俘虏罢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王熙凤虽然对上逢迎讨好,对下苛刻严酷,但她却能够不嫌贫苦。刘姥姥几次进大观园,王熙凤都能放下身价,好生款待。王熙凤虽然为人刻薄,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大积阴鸷,为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条退路。在小说最后,巧姐应该是被狠舅奸兄卖入青楼,在危难之际遇到了刘姥姥,刘姥姥为了报答王熙凤和贾府对她的几次资助,破家筹金,赎出了巧姐。王熙凤的这种助老济贫使她的性格更为光彩照人,从而证明了人性的复杂性。

《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给中国文学乃至中国人带来的深远影响无法用语言来评价。作为初中学生,如果能够适度地读一点,学以致用,对自己的认识社会、理解写作不无裨益。以上仅从人性的多样性上,并未涉及到人生、生命等更多更深层次的的话题,但力图让学生明确写作首在立意,如何确立有深度的经得起推敲的主旨,才是学生写作考虑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再复《红楼四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1。

[2]蒋勋《蒋勋说红楼》[M].上海三联书店,2010,9。

[3]张爱玲《红楼梦魇》[M].皇冠杂志社,1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