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176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辜书琼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期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176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88例患者均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期给予优质护理配合方法,对照组88例患者则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期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成效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观察组88例患者检查期间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配合方案,可显著降低检查同期患者的不适情况,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优质护理配合;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25-02

本研究为选择科学的医护服务配合方案,科学推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工作成效,强化患者的预后康复水平,选择性纳入了我院2016年4月以来接收的88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细化给予了优质护理配合方法,且为便于护理效果观察,特纳入我院同期接收的另88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了常规护理服务模式,进而对不同护理方案干预下的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展开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176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检查前经临床综合评估,确定无电子支气管镜使用禁忌症,系统排除严重脏器合并症、精神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1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88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44例,年龄19~73岁,平均(53.3±12.7)岁。对照组88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2例,年龄20~71岁,平均(54.1±1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88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即检查前做好患者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检测工作,协同医生完成局部麻醉工作,并于电子支气管镜植入期予以观察气管腔通畅度,做好阻塞物清除,给予患者相应抗生素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等基础护理措施[1]。观察组88例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配合工作,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前期护理配合准备。护理人员应在检查前,针对性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协助患者完成血气分析、肺功能、影像学等基础检查项目,对拟经鼻腔插管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者予以鼻窥镜检查;另外,需在检查前系统做好操作所需器械、物品检查,对电子支气管镜、活检钳、喉头喷雾器等性能、功能情况作出细节性查验,确保患者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2]。且基于较多检查患者对于支气管镜检查知识的理解不足,医护配合度不高,护理人员应综合了解患者心理顾虑前提下,借助科学的护理宣教措施,督促患者掌握身心放松技巧,把握深呼吸方法,并在检查前5h禁止饮食,避免检查过程中呕吐出现误吸情况。

(2)检查中期的护理配合。检查当日,护理人员应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协同患者进入支气管镜室,并预先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局部麻醉,观察患者麻醉起效后即可作插管准备,引导患者保持去枕仰卧位,头部后仰于肩下垫上一软枕,下颌部位略微太高。对待不能平卧者能够保持半坐位及坐位。实施插管操作前,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全身放松,深吸气、缓呼气,避免咳嗽,避免插管过程中出现呛咳。检查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头部维持不动,出现分泌物时不要乱吐,若见患者不适,护理人员可轻握患者手掌及头部轻抚,指导深呼吸,以动作言语鼓励患者[3],减少焦虑紧张情绪,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3)检查完毕后的护理配合工作:待患者检查完毕后,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30min,嘱咐患者尽可能少讲话,同时切忌用力咳嗽。检查完毕后需禁食2h,避免误吸情况。待麻醉作用消失之后能够逐步摄入半流质及流质饮食,如温牛奶、稀饭等清淡、无刺激性饮食。在并发症观察方面,护理人员需为患者阐明检查后,鼻咽部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如疼痛、吞咽不畅、声嘶等,此类症状在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不必过度紧张,消除患者心理顾虑。当然,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仍需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观察,避免异常情况所致的患者威胁。

1.3观察指标

综合对比两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在检查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患者气促、咳嗽、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指标做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实施组间差异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两组患者护理成效比较可知:观察组88例患者中,共出现气促患者2例(2.27%),咳嗽患者2例(2.27%),出血患者4例(4.54%),感染患者6例(6.81%),并发症发生率15.89%;相比对照组88例患者,共出现气促患者6例(6.81%),咳嗽患者4例(4.54%),出血患者6例(6.81%),感染患者8例(9.09%),并发症发生率27.25%。观察组88例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阶段,电子支气管镜日益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用的检查方式,但从临床实践层面来讲,较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耐受情况,易出现相关并发症问题,最终影响实际检查的效果,临床主张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期配合科学的医护干预措施配合,以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4],此也值得临床合理关注重视。

本研究观察组88例患者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期实施的优质护理配合方法,是立足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际,通过检查前期准备、中期配合、后期管护3个阶段的协同工作,确保了患者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工作的良好推动,规避了患者检查期间的不适症状,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了良好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经优质护理配合模式干预下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成效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良好证实了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期应用优质护理配合方法的价值,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艳.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2015,(42):386.

[2]高红丽,鲁丹,王晴等.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6):268-269.

[3]贾小兰,赵艳玲,杜艳玲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J].饮食保健,2017,4(9):190-191.

[4]马绪伟.158例无痛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6,29(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