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建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高效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建与反思

徐治萍

贵州省罗甸县板庚中学徐治萍

【摘要】“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所有教师的最高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赋予知识以生命,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让教学设计好起来,让学习方法优起来,让生物知识用起来。也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自信心,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创建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203.1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103-01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所有教师的最高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赋予知识以生命,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让教学设计好起来,让学习方法优起来,让生物知识用起来。也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自信心,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一、“高效课堂”的认识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一节高效且成功的课堂。简单说,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人特别好的话,正常来说,另一个人通常都会投桃报李的。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师生之间。教师对学生好,学生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轶事;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在讲七年级下册时,由于都是一些与人体相关的知识,学生的问题特别多,当然也是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时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落实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对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特长、学会做人真正起作用。

(2)“足够”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体现。“足够”的容量并不要求增加“课程标准”以外的知识,而是围绕知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时间和参与程度。

二、“高效课堂”的创建

1.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使学生从思想上改掉以前依赖教师的思维定式,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也就是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知道本节课主要学习哪些知识,和前后章节有什么联系,在本章的地位如何。预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会产生由疑问到思索,再到求解的渴望,这样学生思维活起来了,学习热情也激发起来了。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关键点,进一步组织学生发现、交流,达成共识,升华运用。

2.让教学设计好起来。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指完成生物教学课程所规定的目标,安排、规划课堂的教学步骤,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堂的组织形式等,做出符合学生教育、心理规律的全面安排。好的教学设计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完美展示,教师要把握学情,控制节奏,巧妙引导,精评精讲;学生能在自学、讨论、质疑、交流、检测的紧张节奏中获得真知,提升能力。当然,教师课前也应该多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同时利用电教设备制作优质的课件辅助教学,多层次、多角度、直观的展现生命世界的美丽神奇,提高课堂效率。

3.让学习方法优起来。

高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初中生物课堂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优化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创造“可教时刻”吸引学生,同时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获得成功。优化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变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其恒久学习动力就容易形成,学习效率就高一些。

4.让生物知识用起来。

课堂反馈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还能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反馈的形式上尽可能多样,选择题、连线题、判断题、填空题、填图题、辩论题等都有使用;在试题的内容上尽可能开阔,日常常识方面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健康生活方面的、科技前沿方面等都是我们选择题材。我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在每一节课结束前的5-8分钟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巩固知识,设置基础题组和闯关题组,学生分五组参加,黑板上标好组别,记录好每次得分情况,激励学生。这样课堂氛围好,学生思路活,学习积极性高。所有这些让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新鲜、实用、有趣,同时增强了对保护生物与环境的责任感。

三、高效课堂的思考

高校课堂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它的研究很有价值,值得每一位教师探索终生。从老师的角度,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对课堂要有创新: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从学生的角度,要想课堂学习高效,就必须“会听、勤思、敢说、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