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实的感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让真实的感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吴惠珍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吴惠珍

〔摘要〕提倡英语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英语,是现在新课标下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情境教学第二课堂能力培养

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英语,在当今信息时代更显出其重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那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只适宜应对旧教材体系的考试,因为这些都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方式。然而现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在国际的交流日益频繁,商业贸易,旅游事业,政治的、文化的交流都离不开英语。虽然世界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热潮,但我们派出的大量的汉语教师也要精通英语,才能相互翻译,而取得成绩。所以不能再以传授英语知识为中心了,应转变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技巧和口语交流能力为重点。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什么是素质教育?其概念是:素质教育是根据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促进其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这个概念的含义起码适用于基础教育的现状。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即营造一种乐学英语的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首先,鼓励学说英语。一般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课是好奇,兴奋,然后是有畏难感。我们利用学生的新奇感来打开突破口。我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提问(学生不懂,我用汉语翻译),这样,课堂气氛活泼,创设了乐学英语的情境,为教学新知识开好了头。

1.1培养参与意识。参与意识应贯穿于组织教学之中。如体现课堂程序的语言:上课、起立、提问、请坐,师生对话,学生讨论,老师讲解,辅导作业,下课、道别,都要用英语表达。这样,学生便在老师规范的引导之下,使英语口头表达长期坚持,学习英语的参与意识便增强了。

1.2培养听说能力。培养听说能力,就要创设听说情境。听是说的基础,听说又关联读写能力。所以要训练听的能力。听的教材,可以由老师朗读,也可以听英语录音。无论哪种媒体,都应做到或已经做到(如有教育局发行的录音光碟),其发音正确,声音清晰,有极好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利用,要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努力地记忆。在学生说英语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纠音正调工作,使学生熟悉读法,了解语言规则的前提下,反复练习。这样,学生便在听说的情境中快活地学习。培养听说能力要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教材中有“lis鄄tenreadandsay”等内容,教师可结合此内容编些便于口头表达的操练内容。当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些简单的句子后,则可以提高要求,以课本上插图,也可以自选课外图片,让学生以给出的主题讲述事物,最后由老师评价打分。如果所有的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再由老师讲出来,让学生在比对思考中纠正错误,提高技能,增长知识。

1.3利用物体创设情境。物体创设的情境是物体的教学意义诱发的知识氛围。比如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用英语演一出小剧。立即会吊起学生的胃口,人人都猜会是什么小剧。当老师出示苹果、讲桌(柜台)纸、笔、书(货物)等。然后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等角色。这则小剧就是买卖交易剧。开始表演前,为更有效地激发兴趣,老师可以讲一些出国旅游的故事,有的中国人由于事前没参加简单英语交际培训,到了国外很多物品叫不出英文名字。简单的购物交际语都不懂,像哑巴一样用手比划,结果闹了很多笑话。这个插曲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练习兴趣。案例如下:顾客、售货员进行买卖对话,下面的“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评价,有没有表达不正确的。这样的内容最好设计两组,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表演水平。为了巩固知识,可以趁热打铁,布置课外作业。叫同学们自编一则小品,比如“问路”、“简单的对口词”、“知识问答”等。先在课余时间在小组排演,再选出优秀节目在课堂上表演。这种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原则。

1.4创设多媒体真实情境。如果说文字叙述的书本教学是间接情境,那么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就是直观情境。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投影仪、幻灯胶片、录音机、电视机、VCD尧DVD软盘、录像、录音磁带等,相继问世,随着教育普九运动的结束,这些设备已成了学校必备品了。学生见了这些设备,就如音乐粉丝看见了锣鼓琴箫。乐器能奏出自然交响曲,让人们进入美妙的境界而欢欣鼓舞,多媒体可以放出彩色幻灯片,放录像可以让学生看见鲜艳缤纷的画面,听着标准英语,那些人物和情节也便通过听觉展现在脑海中。这些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着英语的交流。从这些媒体中学到这些内容,那鲜活的形象,有助于学生复述其中某些片断章节,有助于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1.5创设爱国主义与国际视野情境。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情感态度的内容。这些因素能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强化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英语。乐于合作共学,保持健康的思想品格。例如,看一些电视新闻,那些中国与国际间的外交场面,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五星红旗在国际大场合上冉冉升起的情境,都能使同学们感受到学习英语是我们走向世界的需要,是中华崛起的需要,从而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怀,扩大国际视野,树立将来为建造和谐中国和和谐世界作贡献的伟大抱负。

2第二课堂

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即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见缝插针。这类活动,没有课堂上的拘谨与严肃,可以放松心情地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锻炼。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有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要设计出指导性的计划,内容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英语书法、英语翻译、英语猜谜、唱英语歌曲,表演演讲,办英语墙报,剪贴报,主题班会,圣诞晚会,等等。为了保护好奇心与积极性,老师应在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给以必要的指导。时间安排上可以在校分组活动,可以按社区或村组,就近自由组织,放学后或星期六星期天进行活动,养成乐学英语,常学英语,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巩固积极性,可以从课外活动中选出优秀小品在课堂竞赛,评比奖励。如英语书法、朗诵、唱歌等内容都能评出等级来。

3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习能力有各学科的学习共性,有对各学科及各个个体的学习个性的培养,共性是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互动合作。学习策略好比战术,学习方法好比技术,学习策略体现在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如学习英语遇到难题,可以查工具书,可以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交流,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自己情况确定,这种选择就带有策略性。比如有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常选择独自查工具书而不愿麻烦老师;有的善于交际的同学则一有问题就问老师,把老师当作现成的工具书;有的善与人争辩,一遇问题就抛出来与同学讨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由老师评判;有的喜欢从录音、从录像或从收音机里学习英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并给以适当的指导,使他的学习策略更趋合理。同时还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以指导。这种方法上的指导通常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一般是指在课堂上统一指导,如怎样查工具书,听录音要注意的问题等。个别指导对自我操作上不熟练的给以单个的手把手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