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课改环节,探求课堂高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审慎课改环节,探求课堂高效

胡杰

笪江西省吉水县城东小学胡杰

高效课堂,其要义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通过每一节课,使学生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所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所要解决的就是“教”与“学”二者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就是要革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越俎代庖”、“鸠占鹊巢”的误区,推行“先学后教”、“以学评教”、“以学定教”的模式建构及理念。

初探课改,着重从以下几个层面研讨、尝试、建构、磨合:一、注重有效预习,渐入高效佳境要真正实施和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抓好游离于教师监控之外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学校课改组实行学案制,探索有效预习问题,在预习学案中秉持预习的几个原则:(1)预习的计划性:按课程标准,根据教学进度,实行预习时间与课程时间隔天前置预习方式以及据预习检查反馈情况再次指导预习的“二次预习”方式,归避一旦预习不好便要进入新授课学习的“过场秀”;(2)知识的基础性:根据新授课知识点,理清需要哪些知识作铺垫,将所需知识“准备”设计好学案;审视好知识点的内涵及外延并将之预设成问题或题式,引领学生独立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3)方法的指导性:如何将自己的疑惑及时在小组内展示或向教师质疑?让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惑通过学案或设计好的“小组问题生成单”传递给教师,使老师充分了解学情;预习学案中如何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与提炼等,教师要切实加强方法的引领与指导,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4)完成的可行性。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预习的重点为学生预习明确了方向;预习的知识为学生明确了对象,预习的检测为学生的预习明确了评价,疑难问题的设置、知识的预设为学生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作好了铺垫,便于教师真正掌握本班的“学情”,为教师引领学生渐入后面的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评价提升等环节提供了切实的可行性和实现了“随风潜入夜”的自然过渡性。

二、强化临“贴”践“模”,构建高效课堂课堂上必须要求教师创新教与学方式,践行“班班通环境下的五环生本课堂”模式(即紧扣目标自主学习———对照学案合作探究———围绕问题展示分享———点拨引领评价提升———反馈巩固应用拓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动手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策略,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放手但不放任,学生自主却不自流,从而让学生全力以赴,紧张而愉悦的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一种观念,必须把学权交还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意识和时效意识,把打造激情课堂作为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第二、培养一种习惯,重点引导学生“四会”,即会预习、会交流、会听课、会作业。课前预习,教师据目标定内容与要求,严禁随意、盲目地让学生预习;听课要专心,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杜绝课堂上假讨论、假思考、假作业现象;第三、建模践模,即组建好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将学生按照各自学业状况有机分组,便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合作竞争,对小组呈现的形式不限,但必须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第四、达到五个突出。一是突出“精”字,教学设计精。学生会的坚决不讲,通过讨论能够学会的交给学生处理,讨论也解决不了的,教师可引导处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二是突出“实”字,教学过程的安排一切从“实”出发,讲求实效,还学生一个真真实实的课堂,拒绝作秀,拒绝作假;三是突出“深”字,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等的思维层次要有深度和广度,而不是停留在走过场的肤浅层面;四是突出“活”字,课堂要灵活机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互补,达到课堂学习的高效,鼓励学生思维的碰撞,体现思维的灵活性;五是突出“趣”字,课堂上追求庄谐并重,幽默风趣,让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表扬声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细化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效高效课堂评价系统其实就是“以学评教”系统,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实行高效课堂课改教师必须具有相信学生的师德,依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这个理念建构评价体系,评价必须从“学生”和“学”入手,如果不从“学”的角度去评价课堂、影响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转变,那课堂只能脱变为某些教师的“秀场”;评价是武器,不建立评价,又如何推进课改,因此应坚持“评价先行”;但要注意五个方面:一则,评价要重在有章可循,如“课堂督课制度,集体二次备课制度、培优转差制度、奖励晋级制度、管理评价制度等;二则,评价重在指导,如领导干部能上“指导课”、中层或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一般教师要上出“过关课_______”;力争人人达标;三则,评价重在明确责任,领导要全部到班挂点课改,成为每班课改第一责任人;原则上课堂问题不过夜,通过每天的“调度会”就问题明确限期整改措施;四则,评价重在反思,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改进,因为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师首先是学生;着眼点应放在“兵教兵、兵教官、兵强兵、兵强官”,以求教学共进、师生相长;五则,评价以团队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这就是评价总原则!在这个评价总原则的思路框架下,对学生小组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下如何评价、激励学生既个人发展又兼顾集体成功;学校研讨确立了学生学习层面的一套评价体系,实行“捆绑式评价”与“积星换钻法等级评价”方式;捆绑评价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如8人一小组,教师、小组长或学科班长视组内成员学习等活动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评价,且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目标在于形成学生的合作能力,关注小组团队精神等文化的培育,但需引起高度注意的是,需要对小组内的评价进行切实的指导;等级评价(积“星”换“钻”、“授衔”法),就是每月对过程性记录进行整理,根据学期初与学生的约定层面(通过培训熟悉)对记录进行相应级别表彰与换算,确定小组、小组长、学生(组员)的评价等级,这种评价方式要求关注过程,必须注意平时的过程性记录一定要全面,否则容易造成评价中的不平等;而且这种评价方式需要在学期初与学生约定,学生对评价的方法了解,这种评价才会有信度。学校具体的做法为:设置整个评价体__系小组有“优秀小组、文明小组、进步小组”,对每月获张榜表扬的小组组长实行“授衔”,一次为士官,二次为中校,三次为上校,每学期获上校授衔的,学校给予通报表扬,获四次为少将,五次为中将,六次为上将,每学年获上将授衔以上(含)的授予“学习状元”称号,并给予一定奖励;组员有“展示星、合作星、质评星、作业星、进步星”分学科各三名,“文明星”三名,每月表彰一次,获一次为相应层面一颗星奖章,两次为二颗星奖章,三次及以上的换“钻”奖章,学生并开辟宣传专栏,张贴照片,树立榜样,表彰优秀,并相应定制印有六个套系奖章图案的不同规格笔记本,力争以评促学,以评促效。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态课堂,是一种追求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的动感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更倾向于强调合作与创造;为学生发展服务,即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启发者”、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评价者”、纪律的“监管者”,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多给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我们常说,教学艺术的灵魂在于情感,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教学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教学艺术的追求在于完美,教学艺术的成功在于共鸣;作为教师,希望能够把握教学艺术,实现师生和谐,努力推行和谐高效的课堂,还课堂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