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过程中产品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吴延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项目管理过程中产品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吴延礼

吴延礼

吴延礼

江苏建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对成本核算问题展开分析,进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摆脱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而这需要做好作业分析工作,提升作业管理的效益,以实现产品成本的控制及优化。本文就我国企业的转包生产项目的产品展开分析,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进行产品的成本核算,还需要深入分析产品的生产流程,实现作业管理环节、作业选择环节等协调,实现对产品生产流程的优化。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效益会更好。

关键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企业事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局势,进行新型成本控制方案的应用是必要的,以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强化作业优化方案,实现成本计算、成本核算环节的协调,以更新作业成本法应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1目标成本控制系统

目标成本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对成本控制部门的控制,判断企业经济组织成本形成的过程和方式,掌握成本形成在时间以及空间等方面的分布情况,不仅包含有目标成本方面内容,还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途径;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一定的调节方式,保证成本控制部门的运行一直处于特点的轨迹,如果实际所反馈的成本在成本控制范围内,那么就持续保持这种状态的稳定性。如果成本形成系统所反馈的实际成本情况与控制指令之间存在有过大的偏离,那么可以采取控制子系统方式对偏差进行纠正,将成本向着预期的方向进行引导。

2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BC)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这种方法实现了多维度成本驱动模式的应用,其摆脱了传统的成本核算局面,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准确性,这种方法在美国企业间得到推广,目前实现了在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相比于国外国家,我国作业成本法体系尚不完善,其依旧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作业管理(ABM)是作业成本法的重要逻辑及发展思想,其重点是分析每一项作业完成所需的资源,作业成本计算是其主要的应用模式,通过对各项成本的分解进行成本的管理,以实现其与产品设计环节、生产环节、质量管理环节等的协调。作业管理及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现了对作业的优化。

3成本核算模型与作业成本法

某企业公司的产品转包项目生产分为洽谈模块、生产模块、质检模块、包装模块、运输模块、交货模块,其产品生产模块包括生产计划环节、部件生产环节、装配环节。在传统成本管理环境中,产品成本是产品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分配费用等的总和。在传统的工作环境下,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这不能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的应用效益,需要针对企业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新型产品运营及管理方案的应用,以突破传统的作业成本模式,实现企业产品整体发展效益的提升。随着作业成本法的不断应用,企业产品的成本控制模式不断得到优化,为作业优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识别增值作业及非增值作业,进行非增值作业成本的控制,优化增值作业效率,调整企业价值生产链,实现企业作业流程的优化。在实际工作中,增值作业的标准如下,作业程序的应用改变了加工对象的状态,由该作业进行加工对象状态的调整,该作业使生产价值链条中的其他作业得以执行。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好的图纸进行原材料的分批次加工,该环节实现了对原材料初始状态的改变,零部件生产作业顺利完成后,才能进行转包产品的总装。综合来看,零部件生产环节属于增值作业,为了确保零部件符合合同的要求,在部件生产完毕后,需要进行零部件的质量检验,开展相关的质检操作,维持零部件的质量。质检作业属于非增值作业,针对返工的产品需要再次展开质量检验,重检作业亦是非增值作业。

4成本优化方案

4.1作业减少与消除

为了提升企业产品的应用质量,必须降低产品的生产误差,遵循高精度、高技术的原则,为了增强产品质量,必须实现质检环节、包装环节、采购环节等的协调性发展。为了优化成本,可以减少作业程序,比如在收货及检验环节中,减少采购批次,实现原材料收货及质量检验总成本的降低。在库房存储及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提升每批材料的采购数量,进行采购批次的降低,实现材料整体采购成本的降低。为了保障生产质量,需要优化检验作业程序,这需要实现与重点供应商的有效性合作,明确供货合同的各个细节,明确所购材料的质量责任,以有效提升采购材料的质量,这需要优化质量检查工作方案,采取小比例抽检模式,进行检验资源的节约,降低该作业程序的运作成本。质检程序是一种非增值作业,在质检过程中,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需要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返工,在这个环节中,制造成本提升,产品总成本增加,消耗了大量的运输成本。

4.2作业选择与共享

在企业产品经营作业中,应该优先选择成本较低的作业模式,最大化实现作业共享,以缩减作业成本。在某企业的包装工作模块,其包装箱均为该企业自制。综合来看,其所耗资源总量巨大,通过对该企业包装箱成本的统计,其自制包装箱成本高于包装箱行业的平均成本,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采取外包模式,实现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的降低,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作业选择方法的优化,进行低成本作业模式的选择,构建完善的企业产品经营规则,促进企业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4.3柔性制造生产方案

随着现代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企业产品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其零件制造工艺日益复杂化,朝着高精密性、轻量化、大尺寸化等方向发展。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须增强零件的强度及可靠性,这需要进行整体毛坯件、整体框架结构的使用。但随着产品发展规模的扩大,需要切削加工的零件数量增加,很多零件的材料切除量非常大,这导致了巨大的原材料浪费问题。在某企业公司搬运作业中,其总装配厂与包装发送厂距离较远,从产品总装阶段到包装阶段,其整体运输时间较长,在期间产生了一系列的非增值作业。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生产加工流程特点,对加工设备布局展开优化及调整,形成柔性生产布局,实现设备应用环节、加工环节、零件流动环节、操作环节等的协调,实现成本的优化控制,实现生产作业的优化,切实解决企业生产作业中的问题,实现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以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及控制程序比较复杂,其品种类型多样。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优化作业成本法方案,以适应企业产品复杂的制造环境。

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针对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首先要通过调查分析等方式,使成本控制的目标得到有效的确定,其次要将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分解控制,还需要针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反馈真实的完成情况,最后要针对成本控制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总结,最终使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得到显著地提高,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成本控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永宏.产品成本控制与优化的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110.

[2]吴宝宏,乔洋.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5:16-17.

[3]尹庆伟,刘琳.钢铁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4:66-67.

[4]陆蕊.制造业产品成本控制模型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6,3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