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2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罗红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400010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罗红(1972—),重庆合川人,重庆二十九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重庆市400010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国际间的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新世纪需要开拓型的创造型的人才,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常规,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并在思维活动中取得独特而新颖的思维成果的心理活动。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内涵具有广博的开拓性和迁延性,运用创新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个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的创造动机,使之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创造思维中去。人的思维的创造性,如果得到训练与开发,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那么,在现代历史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历史是人生的百科全书,对人类历史的关注是人生成熟的标志。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相对于传统的简单思维、单向思维、直线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这种思维表现为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启发思维等。

1.求同思维

由于历史处于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将其本来面目完整无缺的呈现给人们。因此,人们认识历史仅靠形象、抽象思维就难以把握历史的全貌及其潜在的规律。创新思维便是在形象、抽象思维活动陷入困境时,历史者的潜在认识能力。历史学科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大有作为。例如:创设议论情景,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及时点拨,既能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又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在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有关日本两次侵华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历史上有关的战争,如:巨鹿之战、官渡之战、鸦片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让学生讨论这些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后很快得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在于人心的得失、社会制度的优劣、经济基础的厚薄、技术手段的高低、指战人员的勇怯等。进而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分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和1937年抗日战争,然后得出中国为何在两次战争中一胜一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这实际上是运用了创新思维中的求同思维的结果。运用求同思维教学,分析透彻全面,便于寻找规律,开启学生思维。

2.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中的求异思维,具有思维的多维性、探索性、逆众性、开拓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它具有开其广度,拓其深度的特性,将思考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得以求出创新的新结论。求异思维对我们培养有主见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例如:《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一课,教材是从正面来介绍的,着重谈了商鞅变法的功绩,对它的负面影响很少涉及,我于是激发学生从负面效应去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归纳出变法也有三大不足:压抑工商业、不重视文化、以刑杀威。这三大不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破坏了文化的繁荣,也影响到后来秦朝的速亡,并为后世君主独裁埋下了祸根。这些不同于教材的新观点,便是学生运用求异思维的结果。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求异思维,分析历史事物便会精辟新颖,具有创新性,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打破常规,别出心裁,不断创新,自由发展个性。

3.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思维的多方向、多角度,结论的多样性,多种不同意见的并存。例如:对某一历史事件,教师可提问学生从事件中“得到那些启示?”、“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对某一个历史人物可问“学习什么精神或品质?”、“怎样看待?”、“如何评价?”等;学完某一课内容可问“有什么收获?”、“得到什么教育?”、“谈谈学习体会?”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思维空间很大,所受束缚极小,极利于思维主动性的发挥。

4.启发式思维

所谓启发式思维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达到教学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要能体现教学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并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深度,例如:讲《黄海大战》时,让学生观看《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插图,启发学生思考:致远舰上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向右倾斜上升?从而说明它多次中弹,而又是坚持战斗,宁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马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不到“吉野”舰而反中鱼雷呢?经教师讲解致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后,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要埃打”的道理。

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又要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只有这样,历史才会发展,社会才会前进。

参考文献:

[1]叶国亭魏付坤《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初探》《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年第1期

[2]赵威《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6期

[3]王建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学周刊·学术研究版》第7期

[4]辛冬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创造思维》《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年第7期

联系方式:罗红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4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