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应从思维激活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应从思维激活开始

王雪

王雪吉林省松原市职教中心138000

思维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表面上具有非物质性和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各学科教育教学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高中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没有文科的记忆力,没有理科的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就无法学好高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有很大的潜力,如何将这种潜在的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始。

一、思维培养的地理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

“无疑处思疑则进矣”,如果上课照本宣科,不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和思维挖掘,沉闷的课堂气氛将使学生的情绪不能得到激发、思维得不到开发。因此上课可通过情境的变换,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地轴和黄道面夹角时,学生能轻松地脱口而出,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如果夹角变大,上海正午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太阳的直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了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范围及南北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范围的因果关系”,通过激疑,促进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思维活动得到了最丰富的启迪。思维是通向知识的殿堂,课堂中要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同一纬度有哪些相同的地理现象?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地理现象的分界线?通过这种巧妙设问,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在主动中思路得到了拓展。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对地理教学比较抽象的内容,运用多媒体将地理图片、地质变迁、海洋循环等逻辑性和抽象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在兴趣中问难,在兴趣中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动感化,能立体化地思考问题,找出知识的接口和延展方向,将地理知识强化、深化、内化、活化,形成自己的能力。思维是能力的灵魂,教师应注意变换问题的设计角度和表达方式,多设计有利于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地理问题,在诱导学生思考解答时尽量减少过多的限制因素,使学生展开思路,打破思维定势,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思维的解放,形成开放性的思维结构。

二、思维培养的地理教学中应努力拓展思维的视野

如果学生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他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对他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来说是极有益的,可以说这种地理认知结构是建立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这一结构的建立过程就是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笔者认为学生应随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纳入地理的认识结构中,同时鼓励学生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地理认知结构。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进行:可以结合时间的变化,对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整合;结合空间的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现象进行整合;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形成的条件进行整合;围绕区域地图,对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围绕热点问题,对地理长效问题进行整合;围绕学生思维难点,对地理难点问题进行整合,对地理简图、对地理知识归类进行整合。

三、思维培养的地理教学中应努力深入思维的原理

在高中地理有关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雨量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我国降雨空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城市演变规律……如果引导学生对地理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演变规律进行提炼,则有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减轻了大量的记忆负担。文综高考重视知识因果关系,突出原因分析,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地理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大气热作用原理、热力循环原理、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因素、影响气温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农业和工业布局的因素、影响港口铁路机场建设的因素、影响商业网址布局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要善于对习题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精心总结解题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碍,从而得出每类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超越。思维的培养,一是要重视学生平时知识经验的积累。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具有丰厚的知识基础,为他们日后直觉和灵感的创造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二是要教学生平时多思善想。多思甚至沉思是灵感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教学生善于思考,注意思维的技巧和灵活性。如果学生的思维流畅、灵活而快速,遇到问题便会迅速地作出反应和判断。三是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设某种特定的问题情境,要学生能够对问题作出直接的理解和领悟。像设置悬念要学生作出各种猜想和推想,提出问题要学生即时作答或抢答,组织即席演讲要学生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所规定的题目急速思考并言之有理,等等,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培养。思维培养应从思维激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