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浅析如何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曹亚美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曹亚美

选修课程《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反映的是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外重大改革。这部分内容时间跨度大,也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在学习中学生感到不易把握,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出题又比较灵活,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首先对九大改革进行分类

历史上的改革无论古今中外,无非属于这三类:大变、小变、大小变。

第一类:大变,即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像商鞅变法,处于春秋战国那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他顺应时代潮流,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还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被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所吸引,为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而进行的一场社会改革。再有戊戌变法,虽然这次变法失败,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改革者的初衷是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第二类:小变。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但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属于这一类的有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这类改革都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立场上,维护自身统治而进行的变革,是在原有社会体制框架之内进行的。

第三类:大小变。改变了社会性质,但保留了原有制度的大量残余。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属于此类。这三大改革,使欧洲一些国家、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二、每一次改革要把握六大问题

1.改革的背景。每一次改革都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所决定,就是改革的必要性,是有特定的社会矛盾所导致的,并且矛盾双方是可以调和的。比如梭伦改革,主要就是当时雅典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所导致,贵族在政治上拥有特权,经济上对平民经剥削,最终导致平民的不满。这时要向学生讲清楚,在当时的雅典,除了贵族和平民还有广大的奴隶,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属于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梭伦改革只是一场调和奴隶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场改革。所以对改革的背景掌握准确,也有助于掌握改革的内容,理解改革的性质。

2.改革的目的。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直接目的是解决社会矛盾,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因为改革通常都是由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利用政权的力量,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为革除社会制度中的弊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3.改革的内容或措施。这个是要学生特别注意把握的问题,也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花时间进行理解记忆的内容。这个不光要记忆每次改革的具体内容,更要透彻掌握每一条措施所产生的作用。

4.改革的结果。这个问题也较容易掌握,结果无非两种,成功与失败,但有时也并非那么好区别。比如商鞅变法,很多同学都知道商鞅后来被车裂的事情,所以就会误以为商鞅变法的结果是失败的。要正确判断一场改革成功还是失败,要看改革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迅速增强,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并最终消灭东方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并且许多措施,对日后中国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像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所以说其结果是“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5.改革的性质。在学完每次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后,要引导学生概括出这次改革的性质,看这次改革是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的。

6.改革的评价。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高考当中极易考查的内容,也是要重点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问题,要把握每次改革在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虽起的重要作用,但改革有时又是“改良”、“不彻底”的代名词。

当然这六大问题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把这六个问题融会贯通,就会全方位的掌握好每一次改革。

三、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问题是教材当中没有的,但又是考卷上出现最多的,也是最能考出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要培养学生从这些重大改革中通过对比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要从成功的改革中总结经验,从失败的改革中吸取教训。要想改革取得成功,无非需要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改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顺势时代潮流,要顺应民意。第二,改革家要具备一些优秀品质。像百折不挠,坚毅,有社会责任感等。第三,要有统治者的支持。把这三点掌握住,就可以去解析这类考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