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

颜翩

颜翩(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0-051-01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今天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一、教师是科学探索活动的支持者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意思就是说创造属于每个幼儿,而不是少数幼儿的专利。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尤其是自觉的活动,这些活动随意性强,幼儿参与时间自由度大,我们要及时发现幼儿的这些探索性活动并加以引导。在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平时在学校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偶发性的探索活动:小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雨过天晴,操场上很多的蚯蚓也会让孩子花费很长时间去观察……教师如能及时地发现这些偶发事件,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很有兴趣的深入探索,这就是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支持。相反,如果教师把自觉的科学探索行为当作不守规则的玩耍而加以制止甚至于指责,实际上就是封闭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会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选择有意义的科学活动主题

实践表明,有意义的活动主题能使幼儿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正规活动中的每一个问题,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既可以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从单一方向层层深入地激发幼儿思考。单刀直入,简明扼要的提问,多鼓励少命令,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之下愉快地进行探索性思考,幼儿“学”的兴趣浑厚,使教育活动真正融于幼儿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材料,用同一种方法作用于不同材料,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将自己操作过程的发现及结果与大家分享和交流。这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随时有新的发现和想法,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说的话也多了。如在玩沙水游戏中,物体的沉浮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这时教师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可以从主题《认识沉浮》入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4组材料,有塑料、木块、铁块、瓶子等丰富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小组进行活动,自己去摆弄,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当幼儿观察到铁块等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木块等东西在水里会浮起来时,教师请各组组长相互介绍他们组的情况,交流分享各组的经验。通过多次诸如此类的众多实践,“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的观念逐步被教师的内心所接受。“教”要为教学内容的实施和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服务,要保证每个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那就要选择有意义的正规活动主题,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

三、幼儿科学活动形式应尽量生活化

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时,我们先带着幼儿到马路上观察,在观察中幼儿随意地交谈,既让老师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又适时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如乘车或看到停放在一边的车子,再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为了让幼儿了解红绿灯、斑马线的作用,我们就带着幼儿到实地走一走,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此外,远足活动是完全生活化的体现,在远足活动中,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奥秘、感受着大社会的丰富多样,拓宽知识,激活思路。在自由宽松的远足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是积极的,学习是主动并且具有探索性的,获得的经验是直接而又感性的。

四、多开展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自然界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要有意识的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的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并将幼儿的操作转化为动脑,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如在活动“奇妙的磁铁”中,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先设问幼儿:“磁铁有什么本领?”“是否所有的东西都能吸起来?”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并在随后的操作中验证了猜测的结果是对或错,他们都说出了操作时的发现。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但获得了有关知识,而且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多种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探索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结语

幼儿对科学的情感不会从天而降,也不可能自然产生或突然发展,它需要在科学教育的具体探索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地孕育和培养。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们应转变观念正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使幼儿科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并希望其能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玉静.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6):00106.

[2]王晓冬.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J].新课程?上旬,2014(10):115.

[3]金丽静.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