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肖雪梅

肖雪梅(中江县民主乡中心学校四川德阳6181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6-039-01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它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都受过磨难,屈原被逐而赋《离骚》,司马迁遭"宫刑"而作《史记》,曹雪芹家道中落而著《红楼梦》。正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优厚的物质环境和家长的保护圈中,没吃过什么苦,也不知道什么是苦,家长宁愿自己去经受磨难,也要为孩子铺平道路,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孩子,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即使在成人看来很微小的一次失败,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会使他们不知所措、失望退缩,丧失热情和信心,甚至出现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精神疾患。

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正确面对失败、挫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那么,我们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挫折,即使是遇到严重的挫折障碍,其反应也是微弱的;反之,如对挫折认知不正确,即使是轻度的挫折障碍,也会引起强烈的挫折反应。这是因为只有当主体将情境认知为挫折情境时才会产生挫折反应。而在现实中,有些挫折情境及其障碍并非实际遭遇到,而是由于个体的错误认知所形成的,如"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正是由于个体对情境的错误认知而形成的挫折反应。为此,我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故事会、讨论会等多方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能力,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引领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与理想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实现理想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生活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尼雪夫斯基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挫折,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被挫折和困难吓倒。我班有一个学生,他叫陈柏宏,刚转到我班时成绩特差,父母对他严格要求希望成绩有所提升,他竟对父母说:"你们想把我逼死吗?"听到这震撼人心的语言,我深为他担忧,一次次找他谈心,不厌其烦地开导他,并且和家长联系起来排解他思想上的疙瘩。还在班上为他找了一位小老师帮助他从拼音开始学起,慢慢地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终于挽回了他丧失的信心。

其次,我利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事例来引导教育学生。我抓住当前社会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冬天南方特大雪灾、汶川特大地震、残奥会体育健儿的辉煌成绩……,还结合学生身边出现的问题,如比赛中的意外失利、考试中落后、老师同学的误会、同学之间的冲突等事件,使学生明白,社会是个充满困难和竞争的社会,难免会有不顺心的地方,难免会遭遇挫折受到委屈,但不应因此怨天尤人,而应冷静分析原因,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争取最后的胜利。

二、告诉学生:挫折并不可怕

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同样的挫折既可以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其奋发向上。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孩子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我们就应该及时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你们要勇敢","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不仅如此,还要有意识地将他们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白人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克服的,教育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与自信心,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教学生学会处理挫折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应告诉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要负责任:要让他们多参加实践活动,尝尝吃苦的滋味;要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不能半途而废;要培养学生学会调整心理,若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就应懂得放弃。学校常常会举行体操比赛,跳绳比赛,踢毽比赛等活动。在每一次活动来临时,我会给学生分析情况,当我们胜利时,大家一起欢呼,感受成功的快乐;当我们失败时,我们会表现得很洒脱。我常常对学生说:"老师感到很遗憾,但是没有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为什么会失败,下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我们应该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苦难,是不可能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作为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尽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挫折后的恢复能力,使他们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