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挥理论创新的科技支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浅谈指挥理论创新的科技支撑

杨昊于建龙张旋

杨昊于建龙张旋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新军事指挥理论必须增加知识含量,与科技发展同步。只有成为高科技的“吸收器”和“聚光镜”,才能驾驭武器装备,从而夯实新军事指挥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科技支撑;理论创新

知识指挥正像“新经济变革”即“知识经济”一样,“新军事变革”即“知识军事”。那么,“新军事指挥理论”就该是“知识指挥”了。为此,必须力戒军事指挥理论与高科技知识分离或滞后的倾向。所有的指挥员,包括高级指挥员,都要成为武器装备的行家里手。

科学指挥,是相对于“经验指挥”讲的,即:军事指挥远不是指挥员个人“拍脑袋”的事了。它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体系规律。指挥,既以“领导活动”、“思维活动”和“决策活动”为中心,就必以“领导科学”、“思维科学”和“决策科学”为借鉴,以新军事指挥的“领导规律”、“思维规律”和“决策规律”为特色。

智能指挥,这里指的是将C3I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突破口的指挥。要将人脑与电脑结合起来,以人脑为中心,以电脑为支持;以人脑为内脑,以电脑为外脑;以人脑为太阳,以电脑为行星;以人脑为猎人,以电脑为猎犬。可以表达为:新军事指挥=指挥员+指挥机关+决策支持系统。

网络指挥,是相对于“垂直指挥”讲的,突出强调的是“横向联系”。美国的鲍威尔早在总结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成功经验时,就称赞过网络指挥:“由于有良好的规划和我们对卫星重要性的理解,我们才能迅速并顺利地建立一个成熟的战区战术指挥网络。”

新军事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地球变小,战场变大,战略与战役、战术的界限模糊,军种的差别淡化,军事与非军事的边缘交叉,政治因素突出,经济因素制约,文化因素渗透,相互作用模糊复杂。在未来战场,一个战士就是一个信息子系统的主人和核心,是全局网络的一个结点;一次作战行动足可以对地区、地域,乃至国际,造成全局性影响。

要提高军事指挥理论的层次,就要突出“战略指挥”这一亮点。即使面对中、下级指挥员的教学对象,军事指挥理论也不该是一本“中、下级指挥学”,不能缺少“战略指挥”。理由很简单:排长学习团长、旅长的知识,会帮助他成为“聪明的排长”。速度就是一切。指挥的快速反应,是新军事指挥理论的一个难点。这显然是由于现代战争的信息复杂,进程加速和节奏加快的缘故。而现状却是:反应迟钝,差距明显,非但做不到“实时”,离“快速”指挥也距离尚远。

参考文献:

[1]总参军训部.军事高技术知识教材[M].解放军出版社,2010.9.

[2]周国泰.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M].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9.

[3]朱建新,刘保成等.现代军事技术教程[M].国防科技出版社,2012.6.

作者简介:杨昊,男,1996年生;于建龙,男,1992年生;张旋,男,1995年月生,三人系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装甲步兵分队指挥专业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