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袁选岭

——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

袁选岭山东省荣成市好运角中学264320

摘要:文章根据新课改的背景,以教育实践为导向,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通过“认知”、“情感”和“表达”三个角度作为具体的切入措施,以求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核心素养具体措施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童年迈入青春的关键期,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包括认识方式、心理情感、思想塑造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在这一时期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教学中必须应对的课题,而直接涉及学生思想、情感和道德培养思想品德课更应关注这一问题,下面我们以三个角度具体方式,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例证提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认知:关注教材梳理,启发自主学习

在“文化基础”层面,我们突出强调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并以之为基础,启发更多核心素养的养成方式。在对学生的教育上,知识的传授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导必不可少,无论是为了上好思想品德课还是在更深层次使学生学习探究、批判的理性思维方式,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都极为重要。传统以“背诵”为主的方法虽然能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教材知识有所熟知,然而考完就忘的现象不在少数。这样的途径是难以促进学生长久发展的,更可能因为其单调乏味导致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与反感,这也常常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欠佳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即便采用了课堂导入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点也难以长久保持,因此,我们需要对之进行具体措施的改良,以促进学生认知素养的培养,进而扩大到文化基础相关核心素养的养成。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应关注到教材的脉络梳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各个单元之间的内容不仅独立鲜明,同时彼此间联系密切。在学习前能够指导学生注意目录,本身也是一个培训理性思维的可行方式,同时这也为学生日后进行自主学习埋下种子。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各个部分,包括单元之间,单元的各个小标题之间的过渡,以逻辑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自主的理性思维。

二、情感:增添案例分享,模拟具体情境

文化基础方面的核心素养包含了人文情怀和情感积淀等人文底蕴的情感因素,而这些因素在学生一生中的体现并不局限于科学文化技术等学习方面,同时更与学生一生的自主发展息息相关,能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先导作用。因此,对学生个体正向情感的也是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一环。

这一点上,教师对自身的情感因素的重视力度是很重要的教学前提,假如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缺乏热爱,对学生也缺乏必要的关怀,那么对学生的情感积淀的培养只会流于形式。在确认了这关键点之后,才能算正式走入情感培养的教学。在操作措施上,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享相关案例的方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对学生情感有所影响。这些案例本身可以是古今中外著名人物,也可以是身边的具体人物,报纸新闻上的好人好事,灵活运用。

三、表达:合理设置问答,适当布置作业

“认知”与“情感”的培养固然是学生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但仍不足够,为了学生“社会参与”方面的素养养成,还必须补充“表达”因素。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表达工具,而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与语言相关,因此,让学生在教育中能拥有更多的表达的机会,是使其走入社会后依旧能保持自主发展的一种方式。中学教育是埋下种子的过程,我们无法让学生在这一阶段便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但是我们为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是白费的,当学生们再回顾自己的中学教育,能够发现自身的许多优点是在此时萌芽,师者还奢求什么回报呢?

在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上,我们可以利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也很重要,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假如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没能得到有效的反馈,那么我们的问答环节也只会每况愈下。此外,课堂作业也是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其他课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本身可以具有更多的主观性,因此布置的作业除去标准回答之外,也可以增加主观题目的设置。当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渐佳,他的语言表达也会随之提升,这无论是对“文化基础”、“自我发展”还是“社会参与”都是很有好处的。

综上,本文从“认知”、“情感”和“表达”三个切实可行的角度切入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并意图以点带面,启发对其中六种要素和十八个要点有所启发,真正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依旧不可忽视。在此也希望我们老师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出更多可行的措施,为学生的正向发展埋下积极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2]暴鑫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10):82-82。

[3]倪高华浅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才智,2011,(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