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走运动中核心力量的作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竞走运动中核心力量的作用探析

李伯阳

李伯阳(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0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总结归纳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阐述其在竞走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竞走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为从事竞走训练教练和运动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力量;竞走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52-01

竞走是我国的优势项目,核心力量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到竞走运动的竞技水平。在竞走训练实践中,部分教练及运动员对于核心力量的重要性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研究核心力量在竞走训练中的作用,为今后竞走运动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1.我国竞走运动现状:

我国竞走运动与世界水平存在多方面差距,但最根本的是技术上的差距。虽然我国运动员具有步频快等特点,但竞走技术上却普遍呈现髋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小,髋部周围有关肌群力量薄弱,缺乏积极有效的向前送髋意识,直接影响到单步的幅度和向前效果,形成高频率,小步长,过分紧张的动作特征。

2.竞走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生物学理论基础

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状态,这种能力的大小,归结于核心部位肌肉和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力量的强弱。有学者研究发现,核心稳定性的加强能够提高运动表现【1-3】。竞走是由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以髋为轴,重心起伏不定的周期性运动,躯干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强有力的核心力量稳定不仅可以减少竞走运动员在失衡不稳定瞬间过程中的能量浪费,还可以较好的控制竞走运动员的身体姿势。

3.增强竞走运动的核心稳定性

核心区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由人体的腰部、髋关节、骨盆部位共同形成的,位于人体所有环节的的中间部分。具体的来说,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所有部位,包括构成骨盆的部位、背部的和腹部的所有肌群。黎涌明等人认为核心区域的肌肉共有“33(对)+1”。其中,有8对是盆带肌,11对是大腿肌,9对是背肌,5对是腹肌,1对是膈肌,通过对这些肌肉的收缩来完成对核心区域的固定,并与身体其它部位的活动有关【4】。魏晓燕等人的实验结果发现,可以提高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说,强壮的核心肌力可以提高他们跑步能力、促进呼吸肌的功能,身体姿势保持更好,减少身体损伤的发生【5】。

4.加强竞走运动员的小肌群力量

竞走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可使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还可优化深层小肌群结构,增厚结缔组织,增大肌肉面积,加大收缩力量。在竞走运动中出现的身体过分前倾、髋部动作不明显、身体过分后仰、步长过短及向前迈步时膝过高等错误动作,都与核心肌肉力量差有关。核心力量训练可增加小肌群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为躯干的扭转产生动力。

5.核心力量训练在竞走训练中的作用

竞走项目的技术动作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6】。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6.提高技术的稳定性

在竞走运动中,核心肌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保持平衡、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开始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7】。竞走专项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对专项成绩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专项技术动作的稳定尤为重要,同时身体核心部位肌群的肌肉起到的正是这种关键作用。核心部位的深层肌群如膈肌、多裂肌、腰方肌、盆底肌等控制着身体的稳定【8】。如果这些深层肌肉缺乏力量,那么身体的稳定性就会降低。

7.小结

竞走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提高技术的稳定性、提高肢体工作效率、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竞走运动的训练质量,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躯干力量和核心稳定性,能够促进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进而优化技术动作,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将核心力量训练贯穿到整个训练过程中去,保证其系统性和不间断性的训练,运动员就会提高运动成绩并减少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卫艺司.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体育工作情况,2006,(23):14-15.

2.白文飞,王松涛,严玉柔.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39):43-51.

3.樊莲香,张德新,李静波.学生体质与健康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与存亡——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问题的思考.

4.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一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4):20-24.

5.张丽杰.2005年太原市与北京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研[D].太原理工大学,2008.05.

6.王林,李建辉.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418-1420.

7.王君侠.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技术与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1998,19(4):64-67.

8.王卫星.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