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夏顶欢

夏顶欢(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郑屯镇中学贵州兴义5624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156-01

一、农村中学体育课堂之怪现象

1.传统体育的全面铺开

体育新课改已经十来年了,但在现实体育教学中,学生喜欢体育课但是又怕上的现象很多,其原因是我们的体育课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上,把体育课变成简单的达标测验课,完全是为了应付国家健康体质测试而教学,教师机械的灌输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学生呆板翻来覆去的就练习要达标测验的几项内容,课堂单一枯燥无味。

2.跑操成为主旋律

这些年来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大课间活动就成了各个学校的展示舞台,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又能够更好地整齐划一,操作简单,气氛活跃,实效锻炼,跑操就成了各个学校的首选项目,于是各色各样的跑操活动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迎合学校的特色文化,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又偏少,于是满地的跑操也成了体育课的主旋律。

3.体育课堂教学简单

我对自己所听的24节课,做了有关课堂剖析。发现24节体育课,有18节课,课堂流程是:整理队列,检查人数,跑操练习,准备活动,教师明确目标,讲解示范,学生分组活动,整队点评,放松下课。整个体育教学课堂很平淡,亮点很少。学生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是活动显得很被动,不积极主动参与,气氛死沉。

二、怪现象之原因剖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众多之怪现象,不可能是一时堆积而成的。其有教师原因、有学生原因、有教育制度原因、更有社会因素的参杂。我作为一线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此处就将自己一点思考列举如下:

1.体育教学的功利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现有的体育教学太过功利化了。初中阶段为什么学体育?显然是为了中考的体育分数。高中呢,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体育的地位可想而知。虽有“上文、圣旨”,但“天高”难明。许多学校将体育课借作他用就可想而知了。而为了解决体育课堂的尴尬地位,体育教师可谓用尽心思,如此怪现象之一的“特色”课堂就应运而生了。

2.学习时间和运动时间的矛盾

教育部在全国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并且每年教育行政部门专门进行抽查,督查,尽量达到学生每天在校的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必然产生一个矛盾:活动的时间多了,相对文化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各校在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大背景下,有多少学校能够每天让学生锻炼一小时?

3.体育课堂模式的单一化

体育课上曾多次出现过学生运动损伤事故,导致家长与学校,与教师纠纷的案例,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不仅会给自己,学校、甚至其他机构带来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图方便就尽量简单化,老师干脆就放弃有难度和有危险项目的教学,像一些高低杠,双杆,单杠,山羊,滚翻这些课基本不开设。这样的现状就造成了体育教师面对课堂无处下手,只是简单地跑跑步,打打球,练练素质。课堂没有新鲜感,只能按“过去”的方法来。在调查过程中就有教师抱怨道:不是我不想教给学生东西,是我不知道教给学生什么东西。新《课程标准》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是难以落实的。体育课堂的单一化问题,其核心在于对课前没有很好的构思和认真去分析研究学生。怎样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热情,来参与到活动中。怎么去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怪现象之消除方法

发现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如何消除这些怪现象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思考。

1.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教育部把树立“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可见体育课的重要性,现阶段,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较越来越优越,而我们的教学状况却与之相反。很值得我们思考。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往往在抱怨体育教学环境的恶劣。人文关怀不够,我们是否也反思下,我们自身是否树立清楚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是否将这一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是否在我们的影响下使之成为学校的教学思想,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社会。一个大的良好的环境的营造,一个教育教学的思想的树立,当然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制度的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得力的督导。但我想,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自己首先去建立正确的思想。不等不靠,想尽办法也许我们就能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有了,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要兼顾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安全性。

2.教学相长,赏识中共同提高

体育教学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需要学生与学生间互帮互学共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比如我在健身操教学时,把脚的基本步法教好后,学生自由组合把脚步动作搭配上手臂的动作,编成4×8拍的动作,自己摸索,边跳边做,老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完成快的小组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取完成6×8/8×8拍的动作,学生自主创新,比一比,晒一晒,看看哪组创编的多,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间轮流进行展示,互相学习,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相互间击掌,拍拍掌为彼此加油,大家一起赏识优点,指出其中的不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相互间友谊。身心得到愉悦发展。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生命觉醒,让他们共同成长,让他们的生命得以舒展。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互学的过程,如果没有双方的平等交流与配合,就不可能从教与学的活动中获得乐趣,导致学生学得被动,老师教得机械。这样的教育又能达到什么效果呢?所以,教学过程能否体现教学相长,应该是体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

3.与生活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那么,我们如何在体育课堂上实现“生活教育”达到“教、学、做的统一”呢?我想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生活中需要体育什么?生活中体育需要什么?解决清楚这两个问题,“生活教育”就不难实现了。生活中需要体育让我们“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体育需要生活提供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较为丰富的活动内容,较为安定的实践过程,较为准确的教学评价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