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民族中学教育教学适应新课改需要

/ 1

如何使民族中学教育教学适应新课改需要

卓玛(青海省同仁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811300)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民族中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改善师生关系

在对民族中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汉语水平很差的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陷和缺点的学生、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他们,还要学会激励他们;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与表扬和奖励;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给予热情帮助和关心,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摆正师生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反省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教师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一自己的执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就是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4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者联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学生家长去沟通和配合。新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整体融合、相互促进。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有机联系与合作,相互支持,组成一个严密和谐的教育网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提高民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