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陈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陈丽

陈丽

关键词:公路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材料

一、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及成因

1、施工材料引起裂缝

水泥、砂石、骨料以及添加剂等材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的配比下,通过均匀地搅拌而成,在混凝土选材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裂缝现象。在混凝土的主要构成部分中,水泥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强度不达标的水泥,不能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最终造成裂缝的出现。在进行砂石料采购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检测,砂石的含量超过了相关标准,水泥与骨料之间的凝结力会大大降低,从而造成混凝土整体强度的减弱。另外,当有较多杂质出现在砂石料中的时候,会影响水泥的硬化速度,最终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在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的情况下,在搅拌和使用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会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现象。

2、施工工作缺乏规范性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日常交通量庞大,只有确保交通线路的完善性,才能满足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公路项目的施工周期。在施工时间较短的情况下,需要将施工中的各个因素进行严格把握,处理施工中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按照相关规范施工的情况,施工流程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施工任务,但是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施工效果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路面的质量不能与规定的相关标准相符合,最终出现由于施工工作原因出现的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变形现象,在控制不及时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如果这个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出现常见的温度裂缝。具体来说,温度裂缝出现的原因如下:第一,在混凝施工中,在水化作用下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在透气性不佳的情况下,热量不能及时地散发,最终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在表层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由于内外的温差过大,形成拉应力,最终出现裂缝现象。第二,在冬季或者而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施工的时候,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冻现象,在累积的过程中,冰冻的体积不断膨胀,在内部膨胀力增加的情况下,凝胶孔中的冷水会进行迁移和重新分布,出现渗透压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骤然降低,最终出现裂缝。

4、收缩引起裂缝

收缩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也比较常见。通常情况下,水泥和水分是造成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在水分和水泥含量较高的时候,会发生比较明显的收缩反应,极易造成裂缝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水泥灰使用在混凝土当中,因此,收缩的程度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另外,由于水分的蒸发速度有快有慢,在温度的影响下,混凝土外部容易发生变形现象。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容易流失,而外部的水分流失速度较快,因此,外部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凝土的变形状况。在外部变形大于内部结构承受能力的时候,收缩裂缝机会出现。一般来说,网状、平行线状等是收缩裂缝的常见形状,在降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坚固性。

二、混凝土裂缝的解决措施

在公路施工中,混凝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其中,混凝土裂缝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性能,增强公路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实现理想的施工效果。

1、健全施工质量体系

混凝土结构施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负载型,需要在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下,控制和监督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单位需要对各项资源(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原料等)进行优化和配置,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协调性效果。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要点进行施工,必要的话,可以通过详细的培训和教育,使施工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水平。另外,施工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明确每个人员的责任,增强日常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规范完整的体系,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进行规定,使施工过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检测最终的施工成果。对于混凝土施工来说,监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施工的过程中,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对各项操作进行严格监督,减少由于人为失误带来的各种失误,使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象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需要对每层混凝土的高度进行详细把控,浇筑上层混凝土的时候,需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后进行,将时间间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层与层之间的混凝土出现凝固现象,使其整体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3、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

在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变化对最终质量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作为一种无机物质,混凝土自身的吸水性较强,会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温度控制不合理的情况下,最终会出现裂缝现象。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外界环境的温度进行重点把握,在合理有效的措施下,将温度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施工期间,如果具有较强的光照,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逐渐流失,降低自身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外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的质量,具体来说,在外界温度控制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人员需要保持水分的充足,使混凝土的湿度能够与施工要求相符合,同时可以采取压入缝操作,防止裂缝问题的出现,使混凝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性能。

4、做好早期维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对提升公路质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需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使其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减少裂缝现象的出现。在进行养护工作的时候,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温度、水文、土壤等实际情况,使水泥能够与水进行良好的物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水平,避免出现混凝土冷缩的现象。在常温环境下,需要在相关规定下,对混凝土进行浇水,根据外界的温度高低的不同,使水能够完全覆盖在混凝土表面,使其避免受到风吹日晒带来的各种危害,将其湿润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减少路面开裂的现象。如果混凝土是硅酸盐水泥,或者对普通水泥路面进行养护,需要将浇水的时间控制在7d以上;如果是抗渗混凝土,一般浇水的时间在14d以上。

结束语

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最大程度地保障,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公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苗玉泉.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解决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6):108.

[2]谢飞.浅议现代高速公路混凝土裂缝及防治措施[J].居业,2018(3):126.

[3]李小强.现代高速公路混凝土裂缝分析与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2017(1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