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生物资源,建立高效生物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挖掘地方生物资源,建立高效生物课堂

于妮

于妮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736100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初中生物一直是“副科”,学生和家长都不够重视,处境很尴尬,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在此形势下,要想使中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相应的生物学技能,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

怎样建立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中获取应有的知识,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呢?

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摸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地方生物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往往比较抽象,难以通过语言进行想象,如果教师仅限于用语言讲述,无疑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趣,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生物课堂中创设形象化情境非常必要与重要。情境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

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而利用地方特有的生物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保持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基础上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真菌时,我在引入时拿出了我县特有的也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菌类锁阳和肉苁蓉,让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它们生长的环境,请同学们猜想锁阳、肉苁蓉的分属和它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有了兴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自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地方生物资源,创设实验探究条件,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生物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知识才会升华。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从问题的提出、假设到方案设计、验证再到得出结论,均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调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和谐、高效的氛围中进行。但在现实中,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及学校实验设备的限制,许多课本中的实验教师都是“纸上谈兵”或一带而过,这种做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最可贵的好奇心。其实由于地理条件而不能做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替换成相似的实验,受设备限制的实验也可以挖掘本地资源自制教具或设备。

比如在展示说明一切生物对外界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时,我带领学生课前去采集本地特有的沙生植物骆驼刺、沙枣树及红柳等,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然后再与盆栽的原产于南方的阔叶植物进行对比,说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同学们对这些植物及生长环境非常熟悉,因此积极地参与讨论,轻松理解了所学内容,同时还提出了治沙、防沙的办法,课堂轻松而有实效。

再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我组织安排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学生自选范围调查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小论文形式提交调查结果。结果学生对本地荒漠生态系统的认识既深刻又全面,对家乡的环境问题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拓宽了一堂课的内涵。

三、结合地方生物资源的现况,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做好思想上的铺垫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如今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都是自然界受到巨大创伤后给我们敲响的警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急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各项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实际中存在的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风灾猖獗、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减少等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对当地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我县环境恶劣的程度及保护环境势在必行的重要性,为生物知识的学习做好思想上的动员工作,使一部分学生树立了要为家乡学习和掌握尖端生物技术的崇高理想,从而在思想上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做了一个有效的铺垫工作。

总之,生物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用现代教育理念辩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资源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