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促进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韦振梅

韦振梅/广西桂林市良丰农场学校

我校是雁山区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514人,其中内宿生就达到412人,占总人数的80%。教职工54人。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学校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以及专门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室。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理念,学校管理严谨有序,教学质量突出,成为雁山区示范性寄宿制学校。

小学寄宿制学校住宿的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生活条件差异都很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建设让家长放心、学生称心、社会安心得和谐校园,使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会做人,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校在雁山区教科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以全面提高师德师能为核心,以优秀的教研团队带动教师的均衡发展,以精细化的常规管理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在教学工作的精、细、实上下足功夫,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而我校的体育、艺术教学和德育工作,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助力。

一、体艺2+1,彰显生命本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我们学校学生每周星期一早晨来校,到星期五下午放学才回家。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如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寄宿制学校教师研究的一大课题。我们的做法是: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尽显寄宿特色活力。

一直以来,学校用“阳光体育运动”诠释着对童年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学校每学期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引导学生走向阳光,走进操场,快乐运动,健康发展!每学期初体育组制定新颖、适合广大学生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有球类比赛、运动技能比赛;有身体素质比赛、特色项目比赛还有教师的乒乓球比赛、气排球比赛、趣味体育比赛等,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阳光体育活动已成为培养和锻炼师生综合素质的大舞台,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特别是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到操场活动,在优美的旋律中,全体师生共同做一遍广播体操和武术操,师生们用整齐划一的动作向人们诠释了体育锻炼的纪律性、规范性。然后是颇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内容有集体舞,兔子舞,球操和武术操等;还有群体活动的跳长绳,跳短绳,踢毽子等等,穿插进行,可说是丰富多彩,冬季课间还进行跑步,与老师一同跑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学生们紧跟着教师的步伐,他们更多地懂得了“体育”的真正含义。

运动会是我们又一大亮点,每年我们都举行春、秋两次运动会,春季主要是以乒乓球(篮球)和群体活动比赛为主,秋季主要是田径和运动技能等综合体育比赛。每年的校运会是孩子们最盼望,他们是那样地向往。每次运动会不仅是个人拼搏进取精神的迸发,更是个人才能展示的舞台。从同学们运动的身影中,从他们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中,我们感受到了运动之乐、健康之美!从一个个孩子紧握着拳头,兴奋地喊着:“我赢了”“我们班赢了”,可以感觉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我校的特色项目8字跳长绳,全班人人参加,这氛围,这场面,同学们既体验了比赛的激情又享受了团队协作的乐趣。这充满阳光的比赛氛围,充分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的成果。在2012年雁山区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还建立了“绘画、合唱、舞蹈等特长团队,每年举行的校园艺术节、六一文艺汇演、演讲比赛、书画展等,让学生尽情展示才华,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取的较好的成绩。在2012年中,我校合唱队获雁山区中小学合唱比赛第一名,代表雁山区参加桂林市比赛获三等奖,集体舞获桂林市三等奖,地方曲艺获桂林市二等奖,还有绘画、独唱等都取得好成绩。

二、坚持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我校的寄宿生绝大多数来农村,很多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对自己子女没有时间或心思去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教育,导致这些孩子一到学校寄宿读书后,就把一些不良习惯带到了学校。如乱倒剩饭剩菜、乱扔垃圾、对人不礼貌、同学之间相互讲粗痞话、浪费水电等等。为此,我校对学生进行常抓不懈的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养成教育主要有几个方面: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消费观教育、团队协作教育、生活常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具体做法:

1、朗诵经典,潜移默化,教会学生礼仪。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优秀的经典诗文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儿童的思想道德水平,从2010年起,学校开展了以学习、力行《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为载体的德育教育,为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校领导和老师,结合我校实际,自编《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读、去背、去品、去力行,以达到对教育的目的。在落实的过程中,注重从身边小事做起,体现一个“细”字;注重环境创设,浮现一个“润”字。例如:为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学生礼仪知识讲座”;为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四到六年级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每学期要评出四个优胜班级,每年还要评出文明班级等。学校还积极营造校园的书香和儒雅氛围,做到校园环境处处显教育。首先,让每一处橱窗会说话、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教室、走廊、楼梯、宿舍、食堂均有醒目的《弟子规》内容和图片。这些无声的语言,胜过教条的单纯机械的教育,学生道德品质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质。其次,校园广播站利用“校园之声”栏目诵读《弟子规》内容及感恩歌曲,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内涵。通过这些努力,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礼仪水平,学校一片文明礼貌的的和谐景象。

2、加强引导,反复强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利用每天夜间活动时间,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学生宿舍任命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另外我们对寄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时疏导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上述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在单项方面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学期末评选出诸如“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守纪之星”、“孝敬之星”等。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优胜班级”、“文明班级”评选活动。评比内容包括“五项达标”、“文明安全”及“内宿生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而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使他们的发展终生受益。

总之,通过消费观教育,使寄宿生完全认识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养成了吃多少装多少,吃不完不乱倒的习惯。通过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团队协作教育等,学校形成了一个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师生情深的校园氛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使学生形成了宽容待人、能承受压力、生活学习有困难有疾病主动找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的良好心态。从而使我校学生形成了团结互助、文明尊师、守纪向上的精神风貌。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也是一项极具创造性、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彰显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走出一条科学管理之路,确实还需要花大力气探索。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细化学校管理,不断优化师资和办学条件,就一定能创办出学校特色,结出丰硕的素质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