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关于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黄兴德

黄兴德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杜玉花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734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迅速扩大。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辈或亲戚代为教养,隔代托管普遍,有少数儿童没有明确的托管人,处于放任自流、教育和情感缺失的成长环境,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使大多数留守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问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所以,“隔代教育”的弊端显露无疑。第一,祖辈只负责孩子的饱暖,而对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第二,很多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其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第三,祖辈中文盲和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第四,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依靠自身的自觉程度;第五,随便给孩子零花钱,有的祖辈甚至认为如果“亏待”了孩子会影响到子女将来对自己敬孝,因而造成很多留守生存在乱吃零食、打游戏等坏习惯,发展更甚者编造谎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钱;第六,孩子与祖辈年龄悬殊,在43—71岁之间,代沟很深,无法交流沟通,在和留守儿童的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事大多愿意和同学、朋友一起分享,在与祖辈的沟通上存在困难;第七,祖辈的封建思想严重,羞于启齿谈“性”,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这些孩子。

三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温床,妻离子散的家庭留给孩子的是心理失衡,给孩子留下的是失望和怨恨。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往往缺乏父母之爱,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常常表现为易怒、脾气暴躁,甚至有的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更为严重的是离家出走。大部分留守儿童寄养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或者在其他亲戚家中,在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造成性格孤僻,少言寡语,独来独往,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唯恐孩子受到伤害,对孩子过分溺爱,结果孩子心灵中养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思想,为所欲为。在集体中自卑心理较为明显,此时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一旦家庭发生变故,心理难免要失去平衡,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种自卑心理使其丧失自信,缺乏前进的动力。

四是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不能给孩子关爱,为寻求心理平衡,便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关心,这给孩子心灵上助长了畸形的心理,学习分心,纪律松懈,出现了违纪、违规、沉迷网吧、游戏厅等现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应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

一要加强营养教育。

要向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程,为学生长期提供营养良好的食品或者餐饭,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缺乏的现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含量,提高农村学生的饮食质量,发挥学校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要进行亲情化的教育管理。

首先,在“留守学生”的亲情教育上,学校应主动站出来,扎实围绕“关爱工程”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弥补亲情缺首先,在“留守学生”的亲情教育上,学校应主动站出来,扎实围绕“关爱工程”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弥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学校和教师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构建起一个类似家庭的充满信赖、真诚、和谐的亲情活动网络,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家、享受爱,不再感到孤独无援。

其次,要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包括监护人姓名、身份、家长姓名及打工所在地的联络方式,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等,以便能随时与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在发现不良表现时多方面进行及时教育。

再次,搭建心理健康平台。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授相应的知识,尽量减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使全体同学都受益;可设立心理咨询室,为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

三是家庭要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要积极充分发挥监护人和亲人的作用,进一步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监护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留守儿童并不仅仅满足于生活上的温饱,他们需求很多,尤其是心理、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势在必行。为了把对监护人的培训更为集中化、制度化,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建立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爷爷奶奶及监护亲属家教知识培训班”,向留守学生监护人讲解儿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向留守学生监护人宣传《家长行为教育规范》等家庭教育和养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育人方法,解答留守学生监护人提出的有关家庭教育、儿童保健、科学饮食等方面的问题。

四是政府层面。

政府要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z].中国妇女网,2008,02,08。

[2]黄耀仪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j].邵阳学院学报,2008,(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