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浅谈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贾玉兵

贾玉兵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256300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上好一节课,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教师必须事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什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等。这就同作战之前要制定作战计划一样重要。

长期以来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是笼统抽象的。它不可能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提出很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研究并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的作用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反映了教学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它对教与学的双方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在注意教师教的同时,更着眼于学生的学。因此它更具体,深广度更明确,操作性更强。

二、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的一般原则

1.标准性原则

简单地说,就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本标准,逐层次的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

2.整体性原则

要从整个学科课程这一角度去考察每一章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最后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何落实到每个知识点上。如加速度是高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然而加速度的教学是在“物体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这三章中逐步体现的,同时在其它部分也有广泛的应用。在“物体的运动”一章中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时要求学生能从直线运动的角度理解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及物理意义。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它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此时要求学生搞清产生加速度的力学原因就可以了。在“曲线运动”一章,它(向心加速度)又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时要求学生理解向心加速的大小、方向及物理意义。通过这三章的学习,再概括提高,最后达到加速度这一概念的教学目标。

在确定某节某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时,不能将总目标总重难点的对应条款机械照搬。必须注意到各个不同层次目标、重难点间的联系,与教材严密的科学体系及知识点间的结构,又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各章节的教学为达到总目标服务。

3.适应性原则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时,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基础好的学生吃饱,也要使基础差的学生学有所得。

如位移公式“x=v0t+at2/2”的教学目标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使学生掌握a的方向表示方法。取v0为正,加速运动a取正,减速运动a取负;第二层次是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汽车刹车前后的位移;第三层次是认识到公式是矢量式,在一条直线上a恒定的往复运动可用公式直接计算。

4.具体性原则

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时,一定要具体,易操作可实施,能评价。

(1)目标指向是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因此,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且是全体学生。

(2)使用的行为动词要清晰、可把握,不能含糊其词,因为教学目标也是课后评价的依据。

(3)学生行为的表现程度也应具体化。如一道题有三种解题方案,在教学目标制订时可以具体写明:“至少写出两种解题方案”、“有60%的学生能列出三种解题方案”等等。

三、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的一般程序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

教师要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以及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对全书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要全部提炼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章节地位特殊,前后联系紧密,应用广泛,这些地方应是教学的重点;哪些章节与其它学科联系过密,概念规律抽象,这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教学难点。

此外,对教学参考书,如高中的“会考说明”和“高考说明”,也要认真阅读,它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确定章节的知识点,将知识点分解为知识要素

章节在教材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教学中是一个相对的独立系统。在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时,首先根据教材的章节顺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出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然后再将各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要素。

所谓知识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要点。它在课程体系中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项目,是知识结构系统中的子系统。所谓知识要素就是构成知识要点的重要元素。其特点是不与其它知识要素相交叉、重迭。

在确定知识点和知识要素时必须注意层次性。层次过少,知识点和知识要素就显得粗大,教学中会出现遗漏某些具体内容;层次过多,就显得细碎,教学中难以突出重点。确定知识点的多少,知识要素的多少要适度。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此外,对于在学习材料和练习中出现的常用解题技巧,常用结论等也应视为知识点。对它们的总结、理解和应用,往往反映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

3.制定双项细目表,确定各知识点的等级

章节知识点和知识要素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给各知识点知识要素划分学习水平的层次。为直观易研究起见,应列出双向细目表。

4.具体明确地表述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双项细目表是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简单表述。它直观,便于使用。但它又显得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还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文字来叙述。在表述时应注意:

(1)学生是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应该理解什么,应该会做什么。其主语都是学生,往往省略。

(2)行为内容要具体。使学生看了之后很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

总之,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只有准确地制定好教学目标,才能在它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几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