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进行养成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循循善诱,进行养成教育

何曙光

何曙光陕西省城固县陈邸小学723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大要求更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作为班主任老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针对实际,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界的合格建设人才,本文就如何做好初中起始阶段的养成教育谈了自己的点滴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养成教育知识人才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养成教育,他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更是指出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进入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倡导加强学生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各种信息和各类思潮的交错,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形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使一些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严峻的形势考验。因此,加强新时期小学生养成教育就显得重要而急迫。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六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心理和生理方面在逐步走向成熟,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开学不久,部分学生经常利用放学后中午上课前的时间去电游厅玩,上课无心听讲,成绩严重滑坡,针对这种现象我同班干部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利弊,同学们发言踊跃,常打电游的某某也当众表态认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六年级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有一段时间部分学生毫无选择的在书摊上租书、买卡通漫画书,一些不好的书籍严重污染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光凭一味的禁止,没收,是不行的,必须向学生讲清看不好的书籍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我就让学生一起讨论,和他们一起分析哪些是健康有益的书籍,哪些是有污染的书籍,哪些书可看可读,哪些书坚决不看,并让学生互相借阅书籍,开展读好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二、加强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学生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胆子也越来越大,经常耍个性,原来的自由散漫等各种毛病就暴露出来,没有自觉性,我就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这些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实行班级奖励制度,班会讲评制度,每周由班长讲评一周来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提出建议和要求,表扬好人好事,指出所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学有榜样,从而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学生明白了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对个别表现差,纪律差,无心学习的学生,我就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和他们分析原因,近心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本学期班上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是教学的阵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每次考试成绩优秀、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如某某说道:“要想学好数学,上课必须认真听,细心领会,课后多练习,只有手脑并用,才能融汇贯通。”他们的经验使其他学生受益匪浅。学生们不断改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与家长任课老师密切配合,同抓共管

做好学生工作是每个教师每位父母的共同职责,教师是学生在校之师,父母是学生在家之师。只有学校和家庭双方配合才能使对学生的教育不留死角,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平时,我注意和任课老师紧密联系,掌握学生学习、纪律、作业等情况。并用电话随时向学生家长了解、交流学生各方面情况,该表扬的共同表扬鼓励,该督促的共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形式,全班同学的思想品德、学习、纪律都程度不同地有所提高。目前,班上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直存在。当前德育现状虽发生很大改进,但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内容远离现实、教育方法陈旧、知与行脱节、评价手段单一等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与社会生活新变化诸多问题。

因此,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孙蒲远认为,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养成教育就是将道德理论细化为点滴生活行为习惯,从浅入深,从表面到本质,潜移默化提高小学生道德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小学生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