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舞编排要适应对象的年龄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排舞编排要适应对象的年龄特点

陈丽艳

陈丽艳浙江省杭州市建德新安江青少年活动中心311600

摘要:排舞的普及推广,充实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紧紧地抓住了众多健身的、求美的男女老少特别是中老年大妈的心。如何把持这一现象,使这一让群众喜欢追捧的文化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要根据舞蹈对象的年龄,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体质、兴趣要求,编排出适合他们的排舞。

关键词:排舞编排年龄

排舞像一股旋风迅速卷动了文化广场的热情,全国各地无论大广场小广场,无论城市乡村,从早到晚,不分时段,总有人影伴着音乐声在律动起舞,从他们欢乐的笑声里、健美的身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愉悦与欢快。

排舞的普及推广,充实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并迅速出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高潮,传播快,来势猛。似乎有一种魔力倾注于排舞中,紧紧地抓住了众多健身的、求美的男女老少特别是中老年大妈的心,使她们乐此不疲、日日“重蹈覆辙”而不厌倦。这是一种很少的也是很难得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种群众文化境界。如何把持这一现象,使这一让群众喜欢追捧的文化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文化工作者要做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一些适应排舞活动健康发展的建议方法,不断地为排舞活动增加营养、拓展领域,使排舞活动延续不衰。根据多年的实践体会,本人认为,在排舞的编排上,要根据舞蹈对象的年龄,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体质、兴趣要求,编排出适合他们的排舞,这样才能使排舞有更明确的适应性与融合性,才能更具有持久性。

一、老年排舞重点在舒缓健身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关注老年人、服务老年人是全社会的一个工作重点,而文化生活是老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年排舞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来策划编排,老年人的生命体能衰退了,骨质疏松,行动缓慢,记忆减弱,在动作设计上就不能有大劈腿、大风轮、大旋转、大扭胯的动作,要不然一个大动作,腰扭了,腿折了,那可完蛋了,健身变成残身了。要根据老年人的体能特点,设计一些小动作,小幅度的踢腿、摆腰、伸展手臂,在老年人手腿能承受的范围内,舒服而不艰难。在节奏上要体现舒缓,而不能选择强烈,与老年人的心境相吻合。过于强烈欢快的节奏,老年人的体力、心律都会跟不上,起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会带来身体不适的麻烦。在功能上要以健身为目的,根据老年人通常会有的颈椎、关节、腰腿等毛病,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能舒缓病痛的动作。在动作设计上还要从简着手,动作不能太多,多了容易手忙脚乱,简单适用就行。

二、青年排舞要突出青春健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青年人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走向成熟,生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无论弹性还是韧性都具有了承受较强运动的能力,因此在排舞动作设计上可以根据身体特征多考虑增加力度和难度的动作,比如扭胯、甩头、旋转、大劈腿等,用力度来体现朝气。在节奏上,可选择稍快较明朗的乐曲。要充分发挥年轻人体能特长,展示年轻人健美、阳光、青春的一面,让年轻人的在自身享受美的同时又向观众传送了美感,使这种生命的美感在社会中流动,唤醒关爱生命、保护生命的知觉。

当然,我们说的力度和强度要控制在健身的范围内,不能超强度。排舞毕竟不比杂技、武术,一般的社会青年没有经过专业的形体训练,身体的柔韧度不能与专业的演员、武术家相比,难度过大的动作不但起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这个度还是要掌握好的。

排舞的目的是从健身出发达到健美。年轻人在社会上打拼,处在高强度的竞争中,身乏、心累、神疲,通过跳排舞,一方面可以解除他们身心的疲乏,从工作的劳累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焕发出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少儿排舞要体现活泼健康

少儿是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是成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家庭、社会各方面都极其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排舞作为一种健身娱乐的活动,引入少儿生活,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能起到一种助力作用。编排少儿排舞要根据少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和智力发育状况设计动作。少儿的骨骼初长成,处在很脆弱的状态,无论是经络还是肌肉都是很柔弱的,经不起强烈的折腾,因此少儿排舞的动作不宜过大,节奏不宜过快,以适宜为好,像《闪闪的红星》、《小苹果》、《爱我你就亲亲我》等就可以了。一方面节奏适中,适合少儿展现;另一方面比较有情趣,能增加少儿的兴趣。我们编排少儿排舞的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就是要活泼,强调情趣,通过排舞练习使少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在智力上也能同步成长。

排舞是一种全民文化活动,男女老少都适宜,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在高涨的热情下,我们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正确地引导编排,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群体编排不同的排舞,使排舞能更健康地发展,使排舞这一文化活动能更持久深入地延续,从而促使群众文化活动更进一步繁荣。

参考文献

[1]夏积红《论广场舞蹈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群文天地,2013,第4期。

[2]张文英吴步阳《从全民健身视角审视排舞的发展前景》.赤峰学院学报,2010,第10期。

[3]刘国信《走进排舞世界》.养生世界,2007,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