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古典诗歌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浅析中学古典诗歌美

李永童

◆李永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七中学730100

摘要:中华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包含无比丰富的美的元素,要沉浸其中,欣赏其表现的缤纷自然美,体验其高尚的情操美,感受其丰富的生活美。它对陶冶中学生情操、净化心灵大有裨益。

关键词:自然美情操美生活美诗歌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果。古往今来,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典籍,积淀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凝聚着世人探求美的艰辛,滋润学子。

在中学语文这块芬芳的园地里,我们力求寓教于美,文道统一,引导学生在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发扬美、鉴赏美和表现美,以获得思想上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美的享受。

一、引之入境,欣赏缤纷的自然美

人是离不开大自然的,当一个人身临辽阔的原野,面对浩渺的江河,会备觉心旷神怡,体验到磅礴的气势和宽广的胸怀。因此,我们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引导学生跳出狭隘的课堂,走进广阔的大自然,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情景交融、获益匪浅。

春花烂漫,让学生体会“等闲水田飞鹭,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情趣;夏木葱茏,让学生感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蕴。朔风凛冽,让学生想象“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景象,坚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人生哲理,满怀希冀迎接来年明媚的春光。

我们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中获得启迪和顿悟,由花之品格、松之气质、水之波澜、山之嶙峋,探求诗人寓目即书、遇思入咏的情意。那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和“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的清新淡雅的田园诗,尤其契合农村学生对春华秋实的耕作生活的真切感受,唤起他们淳朴的“丰收情”和“农家乐”及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挚爱。

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等诗句,如出水芙蓉,洗尽铅华;如玉树临风,声响嘹亮,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想象余地和美的陶冶。

二、晓之以理,体验高尚的情操美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苦”与“乐”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从而成为人民的歌手。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白“一唱都护歌,心催泪如雨”,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忧忧居民时的激愤,这就走出一己之悲,赋予诗作以宽广的社会容量,从而获得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学生吟哦诗文,含英咀华,真切地悟出忧愤和泪水必须具有深广的社会渊源,不能囿于个人无尽的悲欢离合、怨天悯人的浅吟低唱之中,从而谱写人生的“壮歌”和“悲歌”,抒发深沉而宽广的人民之情。

同样,那些千古流传的诗文具有深邃的哲理,体现了高尚的人情美,给学生以警策和激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惜时如金,建功立业的思想,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磊落胸怀,无不鼓人斗志,催人奋进。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不语义清新,言近旨远。学生沉潜吟咏、探骊得珠,体会深、收获大。

三、导之以文,表现丰富的生活美

真正的诗歌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我们使学生明白“要得文品高,先得人品高”的道理,因为“心中有火,笔才生花”。学生渐渐懂得:屈原诗中歌咏的幽花香草、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李白诗中表现的大江壮韵、高山气势,杜甫诗中体现的山水品格、明月襟怀的清新格调,陆游诗中抒发的松柏气质、云水风姿的壮丽情感,无一不是诗人“木秀于林,行高于众”的伟大人格的表现和清澈心泉的映照。

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体味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心力”与“笔力”。理解周敦颐写《爱莲说》是要赞美人的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品格;刘禹锡写《陋室铭》是为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泊心境;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为了表达心忧天下,情系人民的伟大情怀。

学生仔细咀嚼,把揽吟咏,体会深远。思古抚今,披文入情,敞开心扉,开阔了思路,文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笔端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我们在中学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漫步诗苑,徜徉田园,欣赏“花万树而齐芳,草百种而一碧”的自然风光,饱览“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壮丽景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其乐无穷。